循环农业 ——— 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

摘 要: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 20 世纪末全球经济出现的两个新

态势, 相比较知识经济而言, 循环经济在世界各国发展缓慢, 影响力有

限。 目前循环经济只是在发达国家工业体系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广大

发展中国家尚未有效地开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文章根据循

环经济的有关理论和中国的实际国情, 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 借鉴循环

经济在工业发展中取得的经验, 认为我国农业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应

向循环农业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 生态农业 循环农业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914(2002)11 -008 -02

循环经济是在20 世纪末全球经济中出现的新态势, 目前循环经济

只是在发达国家取得了一些进展, 有关循环经济的各项理论研究和实

践还处于初步状态, 有关的理论方法体系还不健全、不成熟、不完善。

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 循环经济必将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热点。

一、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1.循环经济概况。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

容量,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产生于20 世纪

60年代, 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 只是到 90年代, 特别是人类对生态环

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的进一步深入, 循环经济才得到越来越

多的重视和快速发展。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 从物质的流动方向

看, 传统工业社会是一种由“ 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废物排放”

的线形流程组成的开环式经济, 依靠的是高强度的开采和消耗资源, 同

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 人们通过生产和消费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

源大量提取出来, 然后把污染和废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造成人类生存环

境越来越恶化。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验发展新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发展

活动组织成为“ 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 的闭环式流

程。 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

利用, 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范围内。

传统工业社会并不限制人们大量生产和排放废物, 只是在最后通过填

埋或焚烧的方式对废弃物进行被动式处理。 只有生产和消费的源头控

制废物产生, 一旦废物产生则要积极回收利用, 只有当人们的行为进入

低排放的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才能真正到来。 正因为如此, 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循环型社会

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以德国和日本最

为典型, 1994 年德国制定《循环经济和废弃物法》 率先走向循环型经济

社会;日本的《循环型社会基本法(草案)》 力图建立一个“ 最佳生产, 最

佳消费, 最少废弃” 的循环型经济社会。

2.“减量、循环、再用” 的 3 R原则及实践。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环境, 其主要体现就是3R 原则, 循环经济要求

以“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为社会经济活动的

行为准则。 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

产目的和消费目的, 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

生产中减量化原则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 此外要求

包装追求简单朴实, 而不是奢侈浪费, 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的目的。 再

使用原则要求产品合格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被多次重复使用, 而不是

用过一次就了结, 以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 再循环原则要

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以后, 重新变成可以使用的资源,

而不是无用的垃圾。

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工业体系获得了成功的经验。 在企业层次

上有杜邦公司成功运用3R 原则实施企业清洁生产,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

益显著;在区域层次上最著名的是通过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

形成的生态工业园, 以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区最为著名;国家层次上

取得成功经验的是德国和日本, 两国已经有明确的循环经济法规, 正在

向循环型社会迈进。

循环经济在我国才开始引起注意, 只有广西贵港被国家环保总局

列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建设, 新疆石河子国家生态工业区规划正

在制定过程中, 广东南海环保产业生态园区的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论证,

即将实施。 循环经济在我国工业体系刚刚起步, 在属于薄弱环节的农

业更是困难重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循环经济在农业上取得进展, 恰恰

相反, 需要大发展。 农业经历了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正在向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可持续农业发展, 这是国际农业发展的潮流。 我国农业同样

需要大发展, 大力发展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循环农业, 保护农业生产环

境,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二、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决定我国必须发展循环农业

1.水资源问题突出。 一是农业用水量大。 在我国水资源利用中,

农业是用水大户, 占总用水量的70 .4%, 农业灌溉用水又是农业的主要

用水对象, 其比例一直保持在农业用水量的90 %以上, 全国2/3 以上的

农产品由灌溉地生产, 农业季节性、地区性干旱突出。 由于地下水超

采,区域地下水漏斗面积相当大, 随着水资源向非农业转移, 农业缺水

日益严重, 每年农业用水缺300 亿立方米, 粮食减产700 亿~800 亿公

斤。缺水导致河流断流、土地沙化、地面下沉、海水倒灌等一系列环境

问题。 二是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全

国平均为0 .45 , 渠系利用系数只有0 .4~0 .6, 约有一半水被浪费。 有些

地区水量损失高达60 %~80 %, 而一些地区灌溉用水过量, 水资源利用

不仅效率低而且不经济, 并且可能导致不利的环境影响。 三是水污染

严重。2000 年全国七大流域地表水有机污染普遍, 各流域干流有

57.7%断面满足三类水质要求, 21.6%断面为四类水质, 6.9%断面为

五类水质。 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农业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造

成农田土壤和农作物污染, 致使一些农产品不能食用, 造成严重的经济

损失。

2.农业生产要素污染严重。 一是农药在防治病虫害, 增加农作物

产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是相当严重的, 目前我

国农药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产品结构不合理, 产品中杀虫剂占70 %, 杀

虫剂中有机磷农药占70 %, 有机磷农药中高毒品种占70 %, 再加上由于

农药在使用上的单一性和过量以及使用方法的不当等, 高毒、高残留农

药的活性成分对人畜的毒性, 对非靶标生物的伤害, 对水体、土壤及农

产品的污染是严重的, 出口的茶叶和冻兔肉因农药超标而夭折。 二是

化肥在农业增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长期滥施、偏施化肥, 造成营养成

分的大量流失, 容易导致土壤酸化、板结, 养分供应不协调, 造成水质污

染和水体富营养化, 农产品品质下降, 有毒成分超标。 三是地膜覆盖是

农作物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 地膜回收工作

不利, 土壤中平均地膜残留率为20 %, 残留地膜降低了土壤的渗透功

能,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 降低耕地抗旱能力, 阻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四是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 畜禽粪便和废物产生和排放量较大, 每年产生量

为17 .3 亿吨, 是工业固体废物的2 .7 倍, 畜禽粪便容易流入水中, 既造

成养分流失又造成水质污染, 场区附近空气污染, 环境致病因子增多,

土壤污染和农作物受害。

3 .传统生态农业体系被破坏, 物质能量循环流动的链条中断。 在古代, 人们不自觉地遵守生态学原理, 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和精耕细作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重视农牧结合, 使用有机肥, 通过劳动和选择使农业自然生物种群逐渐演变成为劳动对象和收获物, 满足自身的基本生活需要, 形成了传统的农业生态体系, 维持体系的物质和能量平衡, 是一种物质和能量闭环流动的封闭体系, 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只是效率低下, 只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

现代开放式农业生态系统, 由经过自然选择的人类和现代人工制造的外源物质, 人工选育的农业生物种群, 人工干预程度很高的农业资源和环境, 高效率的农业机械等组成。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的需要,打破了封闭的传统农业生态体系, 使农业内部物质能量循环流动的链条中断, 物质能量大量流失, 并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只重视粮食生产, 片面强调“ 以粮为纲” , 忽视农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生物多样性, 造成在粮食收获以后大量的物质不能在牧副渔业中再次循环, 形成巨大浪费。

4 .农副产品等资源利用率低, 农业经济效益不显著。 以植物纤维

为例, 我国每年有5 亿吨左右的秸杆, 1000 万吨的米糠, 1000 万吨玉米芯, 2000 万吨稻壳, 这些资源不仅开发利用的比例极低, 而且造成环境

污染。发达国家从环保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考虑, 对加工原料进行综合利用, 把副产品转化成饲料或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美国ADM 公司利用废弃柑橘果籽榨取32 %食油和44 %蛋白质, 利用葡萄皮渣提取葡萄红色素等。美国ADM 公司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生产能力, 实现了完全清洁生产。我国农产品加工落后, 潜在的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发挥。

三、推行清洁生产, 发展循环农业

现代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 尤其是不适当使

用 , 在不少地区造成了水体、大气、土壤和农产品的严重污染, 并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因此减少物质投入量, 缩减有毒物质的使用,开发替代品, 充分利用农业废物, 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 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是农业适应环境要求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需求。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 以我国的生态农业为基础, 发展我国的循环农业。

1 .推动农业清洁生产, 减少污染。 加强研制和生产对环境温和的新型肥料和新型控释肥料, 减轻环境污染, 提高肥料利用率。目前主要是施肥技术和方法的改进, 大力推行配方施肥、测土施肥等新方法, 推广精准施肥等新技术。将微量元素及有机肥混合配方使用, 同时结合其他方法, 提高利用率, 减少肥料损失。为避免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畜的危害, 必须研制开发对环境温和的绿色农药, 这是21 世纪农药发展的主流, 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开发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 强调对有害生物的生物治理。目前主要是大力推广农药的科学合理使

用 , 减少农药使用量。 由于地膜造成的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 加大可降解的地膜研究开发的力度, 目前在大部分地区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技术,实现地膜的大面积回收, 对牲畜粪便等废弃物实施无害化处理, 加大还田力度。

2 .减少物质投入, 提高利用率。 一是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方法作到精确播种, 精准收获。既可以节约大量的优质种子, 又

使作物在田间获得最佳分布, 提高复种指数, 提高对光、水、肥的利用率。在农作物收获时, 作到适时收割, 减少农作物损失, 挽回的不仅仅是损失的粮食, 还有为生产这些粮食而耗费的水、肥以及劳动力。二是减少农业用水, 提高水的利用率, 发展节水农业。如前所述, 我国农业用水量大而且利用率低, 缺水严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开展新水源用于农业生产可能性很小, 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通过硬化渠道、喷灌、地膜下灌溉等新的技术方法, 提高水的生态效率,在既定条件下, 减少用水量, 实现用水减量。

农业清洁生产不仅要求削减有毒、有害物质投入量, 研制开发新型无毒、高效优质替代品, 而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的的前提下, 所有物质投入量都要削减和优化。循环经济是清洁生产和废物利用的综合, 清洁生产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形式, 因而农业清洁生产只是完成了循环农业的一部分, 要实现循环农业, 在做到上述要求的同时, 必须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 以生态农业为

基础, 发展我国的循环农业才是根本。

四、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循环农业

1 .生态农业现状。 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实施生态农业工程,目前各种生态农业试点超过了2000 个, 其规模由村、乡, 向县域发展。1994 年由农业部委组织的全国 50 个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 其中有八个试点获得联合国环规署授予的“ 全球500 佳” 称号, 生态农业成绩显著,既实现了粮食增产, 又保护了环境, 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 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我国的生态农业把传统的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重视农业生态系统建设, 实现高产稳产, 保证农业效益的提高, 又加强对全部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建设, 按照生态学原理, 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 要求多种经营, 发展大农业和二、三产业。

2 .生态农业模式。 在我国北方形成了以地膜覆盖为重要内容的“旱作农业和塑料大棚 +养猪 +厕所+沼气” 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组装在日光温室中,温室为沼气池、猪舍、蔬菜等提供良好的温湿条件, 猪也能为温室提高

温度, 猪的呼吸和沼气燃烧为蔬菜提供气肥, 可使作物增产, 蔬菜为猪提供氧气, 猪粪尿入沼气池产生沼肥, 为作物提供高效有机肥, 在一块

土地上实现了产气积肥同步, 种植养殖并举, 建立起生物种群多, 食物链结构较长, 物质能量循环较快的生态系统, 达到了农业清洁生产, 农产品无害化,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非常可观。

用率, 解决了中国人口多, 人均资源少, 农民难以致富的矛盾。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改变单一的生产结构。根据“ 整体, 协调, 循环再生” 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 优化农业系统结构, 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协调发展, 实现立体种养加工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形成一种融种、养、加、产、供、销、商、贸为一体的产业化链条, 多业并重, 全面发展, 多层次综合利用生态系统生产的各种生物产物, 大力发展加工业, 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这些有利于农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为实现循环农业作准备。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使农业再次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国家号召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快发展, 并且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 生态农业体现了物质能量的循环流动, 是近期我国农业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生态农业只是在低层次上实现了物质能量的循环, 物质尤其是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低, 在低层次上开发利用, 还必须进一步发展。根据循环经济的三原则, 在建设生态农业的同时,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开展农业废弃物的综

合开发利用。在农业物能实现循环的基础上, 依靠科学技术、政策体系等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率, 削减投入量, 对农副产品及废弃物进行

深加工, 挖潜增值, 把因此而增加的经济效益留在农业体系内才能最终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由生态农业到循环农业的转变。

南方“ 猪———沼———果” 模式, 以养殖业为龙头, 沼气建设为中心带动粮食、甘蔗、烟叶、果业、渔业等产业, 广泛开展农业生物综合利用, 利用人畜粪便入池产生的沼气做燃料和照明, 利用沼渣和沼液种果、养鱼、喂猪、种菜, 多层次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 提高经济效益, 改善生态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通过推广此种模式带动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生猪出栏量三年翻两番, 水果产量三年年均增长50 %, 人均水果收入达到1600 元。

3 .向循环农业发展。 根据生态链建立起来的生态农业是高效的生态农业, 体现了人类按照客观规律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提高资源的利

用率, 解决了中国人口多, 人均资源少, 农民难以致富的矛盾。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改变单一的生产结构。根据“ 整体, 协调, 循环再生” 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 优化农业系统结构, 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协调发展, 实现立体种养加工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 形成一种融种、养、加、产、供、销、商、贸为一体的产业化链条, 多业并重, 全面发展, 多层次综合利用生态系统生产的各种生物产物, 大力发展加工业, 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这些有利于农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为实现循环农业作准备。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使农业再次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国家号召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快发展, 并且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 生态农业体现了物质能量的循环流动, 是近期我国农业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生态农业只是在低层次上实现了物质能量的循环, 物质尤其是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低, 在低层次上开发利用, 还必须进一步发展。根据循环经济的三原则, 在建设生态农业的同时, 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开展农业废弃物的综

合开发利用。在农业物能实现循环的基础上, 依靠科学技术、政策体系等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率, 削减投入量, 对农副产品及废弃物进行

深加工, 挖潜增值, 把因此而增加的经济效益留在农业体系内才能最终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由生态农业到循环农业的转变。

来源:中国知网

(责任云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