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所“中豆41”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9月16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的南方大豆高产创建现场会在安徽省宿松县召开。油料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中豆41”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有机统一,为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油料所副所长张学昆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安徽省农科院等单位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
针对当前我国大豆产业供需矛盾突出、生产效益不高、国际竞争力弱等问题,油料所依托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开展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据油料所南方大豆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周新安介绍,“中豆41”是油料所利用“中豆32”和吨豆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高抗、优质夏大豆早中熟品种,综合抗性强,能够抗大豆花叶病毒、不裂荚、抗倒伏、商品性好,蛋白质含量达42.41%,脂肪含量达21.24%,属蛋白、脂肪双高大豆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宿松县华阳河农场“中豆41”示范种植面积2000余亩。专家组现场测产结果显示,示范区“中豆41”平均亩产达248.3公斤,较全国大豆单产高出150多斤,每亩能为农民增收300多元。目前,该品种已在湖北、江西、重庆、四川、安徽、江苏等地区开展大面积推广种植,总面积超过50万亩,辐射带动了南方大豆产业生产水平整体提升。
张学昆表示,要以实现大豆绿色高产高效的目标,在继续加强优质高产大豆品种选育同时,将大豆产前、产中、产后多项关键技术进行集成熟化,建立起科学实用、可复制性强的大豆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并加强示范推广,推进大豆全程机械化,提高大豆种植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产大豆供给能力,为保障我国食用大豆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与会专家还围绕南方地区大豆高产品种培育、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等热点问题开展了研讨交流。专家们表示,要加强豆芽、豆浆、豆粉等以大豆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开发,创建优质国产大豆品牌,建立大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进一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我国大豆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
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岗位专家、南方地区试验站站长、重点研发计划“高产优质广适应大豆新品种培育”课题参加单位专家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通讯员 邹仕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