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四字诀” 还农业生态屏障本色

“提到养猪场,一般人的印象都是臭烘烘的,环境差。所以第一次到我们这来的人都很吃惊,都说没想到养猪场的环境还这么好。”南京溧水区洪溪生猪养殖场徐涛对自家的环境十分骄傲。

“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中,“治畜禽养殖污染”是六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市农委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念好“治、减、保、转”四字诀,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还农业“生态屏障”本色。今年以来,南京在关停禁养区内养殖场的基础上,摸底排查非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小区、户)306家,完成治理138家,规模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率达92%。全市拆除网围养殖1.06万亩,拆除网箱养殖9.3万平方米。实施重要生态水域修复,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放流濒危物种胭脂鱼35万尾,鲢鳙夏花4000万尾,推进长江南京段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长江江豚戏水已成为一大风景。

治畜禽污染,产业在“环保”中转型

“咱既然在禁养区范围里,那就坚决不能养。”张学平在浦口区永宁街道经营一家奶牛场,得知自家奶牛场所在地是禁养区后,他积极配合关停工作,及时处理了存栏奶牛。接下来,在区农业局、街道的指导帮助下,张学平计划利用现有设施和区位优势发展休闲农庄产业,进行现代化温室大棚种植,将转型后的奶牛场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庄,与知青故里、西埂莲香等连成一线,打造新的绿色生态产业架构。

在南京,像张学平这样的养殖场老板还有很多。专项整治开展以来,我市共关停禁养区养殖场600多家,禁养区规模养殖场“清零”。目前市农委正督促相关区进行关停扫尾工作,同时加强禁养区“回头看”跟踪管理,完善养殖场户关停档案,防止退养的养殖场户复养。

禁养区内养殖场全面关停,非禁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治理也十分给力。经过一番摸底调查,市农委排出非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小区、户)306家,目前已通过专家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帮助各区制定了整治方案和检查认定办法,并建立非禁养区养殖场治理进度月报制,组织市级专项督查,督促各区加快推进养殖场治理检查认定工作。

“治畜禽必须‘刚柔并济’。面对该关停、该整治的养殖场,我们拿出刚性手段,关到底、治到位。可关停后的奖补、治理期间的扶持帮助,我们也要放心上。”市农委畜牧处负责人介绍,在规定期间关停的禁养区养殖场,可根据养殖规模和数量获得一定的奖补,支持他们顺利转产转型。

市农委还加大了2017年市级畜禽健康养殖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的扶持力度,补助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干粪堆积场、污水池、排污沟的补助标准从原来的50%提高到100%,粪污运输车等设施设备也纳入补助范围。可以说现在养殖场进行废弃物综合利用,几乎不用花钱。据了解,目前全市规模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率已达92%(年度目标任务93%),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率45.1%(目标任务治理率60%)。

减化肥农药,农业发展更“绿色”

“我种植了600多亩水稻,以前每亩地大概要用60斤氮肥。测土配方施肥后,氮肥使用量降到了40斤,减少了三分之一。”高淳种粮大户魏清指着自家的水稻田道,“每年检测土壤1-2次,费用都由农业部门统一承担,我们不用掏一分钱。”

所谓测土配方施肥,就是由专家对土地进行“体检”,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施肥。近年来,市农委围绕“263”行动要求,大力转变病虫害防治方式,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启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行动,在全省率先开展果蔬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耕地轮作休耕,推动农药、化肥双减量。

不仅有“体检”,耕地还有“年假”。“让耕地也‘歇口气’。”市耕保站站长介绍,在粮食供给压力下,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产量也逐渐下降。为了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开展轮作休耕是必然选择。2016年我市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五个区被正式确立为省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项目实施区,实施总面积78296亩,占到全省实施面积的1/3,位居全省首位。2017年全市计划实施60000亩,休耕期间农民可获得一定现金补助。2018年市农委也将安排资金用于开展市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进一步扩大实施面积。六合区则作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试点区,今年将在8000多亩菜地试点有机肥替代化肥。

“化肥、农药都要做‘减法’,绿色农业才能做‘加法’。”市植保站站长介绍,“当前正是水稻生产管理的关键阶段,也是防病治虫、控制危害的关键时期。我们坚持把绿色防控做在前,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推进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能不喷药时采用生态控害技术,必须喷药时科学精准用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据统计,上半年全市累计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90万亩次;使用商品有机肥8万亩次、种植绿肥5万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358.8万亩次,使用面积占比达到89%,有效降低了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使用量,逐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耕地地力水平。

保水域生态,拆围禁渔“两手抓”

一张张渔网分割了原本完整的湖泊,圈出一块块“自留地”。可这渔网不仅会围住鱼虾,还会影响湖泊水体交换,进而影响整个湖泊生态功能。要保护好水域生态环境,拆围之战必须打响。据市农委工作人员介绍,我市网围拆除工作的重点是石臼湖网围养殖综合整治。今年以来,全市拆除网围养殖1.06万亩,拆除网箱养殖9.3万平方米。

除加强围网养殖治理外,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对水域生态保护也至关重要。为加强长江江豚保护区建设,2016—2017年我市开展了长江三桥至二桥段渔民上岸转产工作,128户渔民相继转产上岸。转产后,渔民今后怎么办?“经过培训,部分渔民参与到了渔政管理、江豚保护区监测及管护工作中。”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负责人介绍道。今年55岁的张银发就从一名老渔民变成了新上任的“护渔员”,在长江禁渔期间协助执法人员管护渔业资源,清理违禁渔具。渔民老杨则被聘用为江豚监测员,在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从事江豚监测工作,“我跟江豚打交道也有好些年了,保护江豚很有意义,现在每次看到江豚跃出水面都很开心。”

为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为鱼类提供休生养息的良好环境。市农委“严”字当头,严格长江禁渔期管理,与公安部门全方位开展联合执法、联合宣传、联合办案,严厉打击禁渔期违法捕捞活动,清理违禁渔具。截至目前,开展专项巡航检查363次,参检执法人员1339人次,查处禁渔期内渔业违法案件17起,移交公安部门刑事立案9起。

转发展方式,探索绿色循环新途径

南京洪溪食品有限公司养殖区域占地50亩,猪舍总面积近9000平方米。废弃物污染曾是件令该企业及当地政府十分头疼的事。如今,通过市级畜禽健康养殖等项目的扶持,洪溪食品养殖区内,已几乎闻不见异味,环境也十分干净整洁,不仅实现了养殖污染“零排放”,年出栏商品猪能力也达到8000头。

“我们新建了粪污处理设施,所有粪污经干湿分离后,全部实现废物利用。”南京洪溪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污水进入沼气池,经一体式污水处理设施和氧化塘处理后浇灌农田。猪粪则经堆积发酵后作为有机肥用于自家养殖场内蔬菜果树地或出售给周边菜园进行还田。该场还根据季节利用发酵床养殖,基本做到零排放。

近年来,南京以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和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为突破口,通过建设一批适度规模养殖场、创建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广一批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提升农牧循环发展水平,培育农牧绿色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农牧生产转型升级,破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题。目前,全市创建农业部规模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8家、省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43家,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3%;创建农业部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48家10.73万亩,占池塘总面积的26.8 %,省内创建数量最多、面积最大。

“农业是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产业。”市农委负责人表示,南京将围绕“263”专项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探索更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农业生态服务功能,把农业建设成为城市“生态屏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来源: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