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伯杰院士: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
生态系统是为人类提供服务的,它可以直接为我们提供食物、木材、淡水、燃料;调节气候、控制洪水、减少疾病、减轻污染;提供美学的、教育的、精神的服务,保证人类的安全、健康和高品质的生活。
目前,生态系统服务是国际上生态学研究和环境管理的热点。2006年,英国生态学会通过问卷调查生态和环境科学家和管理者列出来100个与决策和政策相关的生态学科学问题,生态系统服务位列第一。
然而,生态系统的退化问题正在日益加剧。2000年至2005年,联合国组织了开展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选择了24项指标,结果显示其中15项服务正在退化。2008年,世界银行评估数据显示,当时中国的污染和资源的损耗已经占到GDP的9%。我国资源环境面临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压力,绿色发展任务艰巨,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迫切。
当今社会,我们大力提倡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革命性的反思。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以生态为导向的现代化,倡导的是一种物质多级利用、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的理念,旨在以较小的自然消耗获得更多的人类福祉,提倡的是可持续的发展。通往生态文明的新路径,是以绿色发展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引领性思想,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那么,面对迫切的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我国该如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切实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我认为,首先要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比如说在日本的九洲生态工业园,上一个工厂的下脚料可以成为下一个工厂的原料,形成循环利用、多级利用来形成一个工业产业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节约能源和资源。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比方说,绿色制造能够降低产业的能耗和污染,发展循环经济。此外,科技还可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第二,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很多传统产业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现转化,通过接续的产业技术改造,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同时,加强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的合作,推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来替代原有的传统产业。
第三,完善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方面来进行约束,我国目前这一方面也在有一些进展,比方说,新的“环境保护法”已经通过了全国人大审议,环保部也在制订
“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等,发改委推动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
第四,建设生态文化,吸取中国古代和世界先进的生态环境的思想,营造良好的绿色文化氛围,增强全民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理念,创造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对生态理念的认识,使人们意识到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最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奠定人才基础,推进教育创新,培育勇于并敢于创新创业的人才,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发挥才能的文化环境。(本报记者倪思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