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土壤氮素研究领域专家与资源学院师生进行学术交流

9月16日上午,应资源学院邀请,南京师范大学蔡祖聪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颜晓元研究员与资源学院师生进行学术交流,分别作题为《气候-土壤-作物氮形态楔合的意义》和《我国氮肥施用的农学收益与环境影响》的精彩报告。资源学院院长王昌全教授主持报告会,学院近200名师生聆听报告。

蔡祖聪教授指出,气候-土壤-植物之间氮形态楔合程度决定土壤保持无机氮的能力、植物氮利用效率和损失率。地带性自然土壤,气候-土壤-植物之间氮形态楔合程度高;而非地带性自然土壤(例如,四川地区特色土壤紫色土),气候-土壤-植物之间氮形态并不一定楔合。同时,蔡教授课题组通过研究证明人为利用降低了气候-土壤-植物之间氮形态楔合程度。因此,好的田间管理措施改善气候-土壤-植物之间氮形态楔合程度,而坏的管理措施降低气候-土壤-植物之间氮形态楔合程度。

颜晓元研究员的报告强调在计算氮肥的利用率过程中,应考虑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效应,即氮肥的累积利用率才是氮肥的实际利用率。计算结果表明化学氮肥导致的环境影响与其农学收益大致相当。通过长期定位实验、文献数据整理以及模型运用进行研究得出,粮食安全和环境影响的权重决定适宜的氮投入量;定量评估了不同氮肥损失途径,表明我国存在较大的氮足迹减排空间;比较不同种类高效肥料以及优化施肥措施对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吸氮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得出配方施肥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最佳措施。

蔡祖聪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土壤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关系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3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次(排名1),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次,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次;担任《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主编,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编委,Plant and Soil等期刊Section Editor;主持科技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被评为“2015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颜晓元简介: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站长,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土壤学会氮素工作组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土壤碳氮循环对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发表相关SCI论文90余篇,被引用3600多次;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日本农林水产省国际青年农业科学家奖。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更多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