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为粮食安全趟进转基因“雷区”

甘肃省的张掖自古就有“金张掖”的美名,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的黄金地段。今年10月,张掖市《关于建设农产品安全大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受到全国广泛关注,因为它严格禁止任何企业或个人在张掖从事繁育、销售、使用转基因种子的经营活动,严禁使用违禁肥料、农药、饲料、兽药和添加剂等。在14日举办的“粮食与国家安全”论坛上,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接受了《环球时报》的独家专访。

环球时报:在当时关于转基因的舆论相当混乱的情况下,张掖为什么出台这样一个意见?

陈克恭:出台这样一个文件大体上基于不可否认的几个基本事实:一是关于转基因问题从国内外学界到政府官员的认知都不同。二是因认识不同,所以在政策制定上就有不协调之处,在措施上就有不配套之处。比如说政策上我们一方面鼓励转基因商品化,另一方面又提出粮食安全问题。三是社会层面对转基因问题无所适从。正如袁隆平先生讲的,“关键时期,一粒小小的种子就可以绊倒一个大国”。种子是粮食之母,而张掖是国家玉米制种基地,占全国玉米种子市场的半壁江山。它出问题就不是一粒种子出问题了,而是全国粮食都会出问题。从这个角度讲,对种业的安全问题,张掖较其他任何一个地方更有责任。作为市委书记,我只能做到停下来、慢一点采取兜底措施,没想到却进了雷区。

环球时报:您怎么看待转基因作物,您自己吃转基因食品吗?

陈克恭:说心里话,至于吃没吃我也不知道,因为也没标、也没注。转基因作物有利有弊。作为社会来讲,各种意见呈现出来非常正常,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在乱象之中把握处理,通过一整套的管理措施和办法来扬长避短。

环球时报:在您看来,地方政府尤其是农业大市,对于国家粮食安全负有怎样的责任?

陈克恭:整个农产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就全国来讲形势比较严峻,有些现象和个别事件已经触及到我们的底线。作为一个地方党委和政府,特别是作为一个农业大市的负责人,我们希望,一方面改善和促进食品安全形势,另一方面也将农民增收与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产品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在普遍追求产量的环境下,张掖更多地搞循环农业和绿色农业,可能产量会低一点,但质量更有保证,这对整个张掖的农产品来讲无形中是一种出路,对农民来讲是一种增收渠道,并且这种增收渠道是可持续的,完全有可能步入正循环。

环球时报:张掖严禁转基因种子有哪些具体措施吗?

陈克恭:昨天市长主持政府常务会,已经通过了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所拟定的实施办法,明后天大家就会在网上看到。最核心之处就是所有在张掖的制种企业必须签承诺书,承诺他们繁育的玉米种子不是转基因的。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所有的企业当被问起来时,都说自己没有转基因。我们希望没有,当然眼下判断一粒种子是不是转基因的,我们尚不具备条件,但有这个承诺,就意味着当条件成熟时可以按照承诺去监管,或者说当有人举报,我就可以送检。一旦违背承诺,就从吊销执照、没收非法所得、没收产品开始一路执行到底。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出台的意见只是表示不做与转基因种子相关的商业活动。只要中央不规定全国必须种转基因作物,张掖就可以有选择不种的权利。(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