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粮食宏观调控思路,允许粮价合理上涨

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粮食价格不仅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还受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但调控有时会使粮价偏离其真实价值,过高或过低的粮价均会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从收入标准来衡量粮价的合理性,1995~2012年,我国农村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4.01倍和4.74倍,但同期我国三种粮食平均价格仅增长了0.54倍。其次,从粮价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比较看,1995~2012年,农业生产资料分类指数要高于谷物价格指数。这说明农业生产成本的增长速度要高于粮食价格的增长速度。第三,从猪粮比价看,一般来说,生猪与粮食(以玉米代表)的合理比价为6∶1左右。1995~2012年,猪粮价格比的波动比较剧烈,1995年猪粮比为5.2∶1,之后便一直上升,2008年达到8.6∶1,说明和生猪价格相比,粮食价格变动幅度较小且上升幅度有限。第四,从粮价与资源竞争品价格的比较看,传统上认为合理的棉粮价格比为8∶1.1995~2012年,除2009、2011、2012年外,棉粮价格比都高于8 ∶1,2003年棉粮价格比更是达到13.2∶1,说明和棉花价格相比,粮价较低。从果粮价格比看,1995~2012年,果粮价格比涨势明显,1998年果粮价格比为0.8∶1,2010年达2.3∶1,说明水果的价格涨幅远高于粮价涨幅。

低粮价导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低粮价影响农民收入。粮食价格长期低迷导致农民无法通过种粮致富,城乡差距持续扩大,进而影响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的目标。其次,影响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低粮价使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离开土地外出打工或经商,长此以往,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必将受到影响,威胁粮食安全。第三,严重消耗了资源,透支了环境。由于土壤肥力持续下降,农民只能靠大量施用化肥来维持产量,容易引发环境与食品安全问题。第四,粮食浪费现象严重。国家粮食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后损失超过1000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9%以上。

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粮价的合理上涨不可避免,而且适度上涨也是合理的。因此,首先,政府应明确粮价调控的方向,由优先考虑市民转向优先考虑农民,促使粮价的合理上涨,让种粮农民能够获得合理收益;其次,坚持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充分发挥市场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切实保障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第三,改变粮食安全观念,由仅关注粮食数量安全,转向数量质量并重,并适当进口一定数量的粮食,通过调整补贴政策使我国的耕地得到适度的休整,做到"藏粮于地".

(乔林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