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植物多样性研究再获新进展--两凤仙花新种被发表
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简称“东南亚中心”)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组的科研人员与中缅科考队员齐心协力和合作,对缅北地区野生植物的多样性研究再获新进展。
中缅双方科研人员对2014至2016年在缅甸北部葡萄地区科考过程中采集到的部分凤仙花属植物标本材料进行细致整理鉴定过程中,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研究,发现了其中2新种。为了纪念东南亚中心对缅甸北部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大力支持,将其中一种以该研究机构英文名称缩写CAS-SEABRI来命名,为Impatiens casseabriae,因该种花和叶分别与无距凤仙花(I. margaritifera) 和独龙凤仙花(I. taronensis )近似,但其翼瓣的下部裂片长达2.5-4 cm, 形似燕尾而明显区别于其他两种,故将其中文名拟为燕尾凤仙花;另一种以在缅甸北部科考区域Putao (模式产地)来命名,即Impatiens putaoensis,中文名葡萄凤仙花,此种叶形和毛被均与金黄凤仙花 (I. xanthina)相似,但该新种花呈淡黄绿色,较金黄凤仙花大。
东南亚中心是非法人院属境外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主管,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东南亚中心通过联合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缅甸林业司、缅甸林业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整合中国科学院在东南亚的优势科研力量,以缅甸为中心、辐射东南亚重要国家,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以及人口健康等领域,开展联合科学研究、科技攻关及人才培养工作。
此姐妹种的正式发表,表达了中缅双方科研人员在东南亚中心的资助下,以期对缅北生物多样性研究取得更多系列成果的美好愿景。
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项目资助(Y4ZK111B01),成果以Two new species of Impatiens (Balsaminaceae) from Putao, Kachin State, northern Myanmar为题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Phytotaxa上。
燕尾凤仙花(A-F),葡萄凤仙花(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