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乡市玉米受热旱灾害分析
2017年7月至8月上中旬,新乡市出现历史罕见的连续高温、干旱少雨天气,玉米旱灾、热害严重,不少农民群众反映玉米发育异常。新乡市农牧局农技部门技术人员及时深入到受灾严重的县、市、区调查玉米受害情况,现将灾害情况分析如下。
一、灾情概况
据获嘉县、卫辉市、凤泉区等地调查,因干旱、高温热害受灾面积(减产一成以上)占玉米播种面积的10%左右;其中成灾(减产三成以上)占玉米播种面积的2.5%;绝收(减产八成以上)占玉米播种面积的0.4%。从全市热旱灾情分布区域看,获嘉、卫辉、新乡县旱情相对严重,受灾面积较大,辉县、原阳、延津、封丘等地相对较轻,个别地块严重。
玉米生长异常症状主要表现为严重秃尖、缺粒、籽粒未灌浆(部分玉米籽粒为空壳,只有表皮)、苞叶过短籽粒外露、香蕉穗等现象,部分地块甚至出现未抽雌穗或抽穗未结实的现象,导致绝收。
二、原因分析
1、天气因素
导致今年玉米遭受热害、旱灾的主要是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的极端高温和严重干旱。7月份积温907.2℃,比常年偏多72.6℃,日最高气温超过32℃的天数26天,其中超过35℃的天数15天。日照232.5小时比常年偏多30.1小时。降雨92.8mm,比常年偏少66.9mm。且雨水时空分布不匀,集中在7月6日、7月15日,且东部县区降水多、西部县区降水少。其中7月中旬积温304.1℃,比常年偏多36.1℃,日最高气温全部超过32℃,超过35℃的天数有6天。此时新乡市玉米大部分正处于小喇叭口期,雌穗开始分化,最适宜温度为25℃。35℃以上的高温干旱天气,会抑制叶原基的发育和伸长,造成苞叶短小,果穗籽粒外露异常。
7月下旬,新乡市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雌雄穗分化、抽雄吐穗时期,是决定玉米穗粒数多少的重要时期。今年7月下旬积温304.1℃,与常年基本持平,但降水仅3mm,比常年少九成以上,形成了“卡脖旱”,致使部分雌穗、雄穗抽不出来,形成玉米空棵,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8月上旬,积温300.7℃,较常年同期偏多29.7℃;降雨量4.1mm,较常年同期偏少50.6mm。8月1日~12日期间,有10天日均温在30℃左右,有7天最高气温超过35℃。此时正值玉米抽雄散粉时期,整个吐丝过程需要5~7天,是玉米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其需水临界期。因此这一时段气温异常升高,造成花粉失活,花丝无法正常受精,出现玉米授粉异常、基部缺粒、顶部严重虚尖的现象较为普遍。
2、管理因素
玉米价格近两年一直在低位运行,农民群众种植玉米积极性不高,管理粗放。一些农户过分依赖气象预报信息,产生等天下雨思想。7月下旬~8月上旬,几次强降雨预报,实际没有形成有效降雨,但耽误了及时灌溉,甚至有些地块播种后秋季未浇一水,造成玉米严重受旱。有些群众种植密度过大,致使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光照不足,植株光合作用减弱,有机质合成减少,影响玉米雌雄穗的发育,也加重秃尖缺粒等畸形现象。
在玉米孕穗期过量、过晚(13片叶后)喷施化控剂,加上高温干旱恶劣气候的叠加作用,会造成药害。今年玉米螟、棉铃虫等虫害发生较重,为防治病虫害在高温时段过量喷施三唑类杀菌剂或对“美系”品种比较敏感的杀虫剂,同样会导致苞叶和果穗的不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同步。
3、品种因素
尽管多数品种今年均受到干旱高温灾害影响,但登海605、先玉335等“美系”品种受灾更为严重。这类品种虽然高产,但不耐强高温。高温条件下,更容易发生雌穗发育迟缓,不能正常抽出,雄穗散过粉后,雌穗才抽出,造成花期不遇,无法结实,玉米空棵现象严重。有些穗上一籽未结,或仅少量结籽,导致玉米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同时多有玉米苞叶短、包不住雌穗的现象,导致穗上部病虫害严重。
实地调查中发现,同一品种因播期不同生长差异大,原因是只有在穗分化时期遇到这种高温干旱天气,玉米受灾才表现严重,而播种偏早的或偏晚的地块玉米穗分化时间错过了这个不利时期就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