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秋的科研育人观

编者按: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是向教师们表达感谢和祝福的日子。为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本网开设了【教师风采展】栏目,展示了我校部分优秀教师的风采,把他们的先进事迹、工作感悟等一一呈现给广大读者。

…………………………………………………………………………………………

人物简介:周小秋教授为我校动物营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农业杰出科研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16年获四川省首届杰出人才奖。

“欢迎来到地狱旅游!”是周小秋在攻读研究生时,初见导师杨凤聆听到的教诲。秉承这种严肃的治学态度,周小秋在担任研究生导师时坚持了“宁愿你怨我三年,不愿你怨我三十年”的信条。在周小秋看来,指导学生科学研究也是一个育人的过程,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身教与言传相统一

“科学研究必须严谨!”是周小秋对学生反复强调的事。他把对研究的这种严谨的要求贯彻到具体指导过程中。

周小秋对学生做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从实验前的准备到方案制订,要求在做实验时必须严格按照制订的方案来进行。如果遇到问题必须及时汇报,由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讨论解决办法,绝不允许擅自改动实验方案。他要求学生做研究的每一个数据都必须真实,一旦作假,立刻扫地出门。

虽是这样,每年报考他研究生的人还是很多,“大家都知道,他的严格其实是真心爱护学生。”学生冯琳博士解释道。

周小秋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更严格。就以最简单的考勤为例。实验室建立了考勤制度,要求学生早上8点10分到学习室或者实验室。周小秋总是7点半就到办公室开始忙碌了。他认为,身教重于言传,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一定要做得更好。

科研与育人相统一

“先做人再做事”是周小秋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读研究生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更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此,他还建立起了训练体系,努力提高学生情商,为智力充分发挥做好基础保障,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周小秋认为,修炼情商,训练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竞争力已经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需求目标。修炼情商是指培养大局意识、大爱的品质,提高融入和协作度、目标的正确度、投入度和勤奋度及执着度和坚持度。修炼情商能让智商能力增值,对竞争力起决定作用。

在他的训练体系里,抗挫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坚持度、团队协作能力是几大重要板块。当学生面对困难手足无措,想绕道走时,他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去面对、去解决困难,提升抗挫能力。他要求学生每周都写科研学习计划,通过计划看看自己有没有完成目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安排一项任务,锻炼学生的韧性,只有耐得住寂寞坚持到最后,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周小秋告诉学生,科学研究需要齐心协力,要学会整合资源、团结协作。团队里一旦有人搞不团结,也要扫地出门。

如今,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周小秋也不为过。他培养的研究生中许多人成为了“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所长”,还有“国务院津贴专家”、“省优专家”、“教授”等。近年来,他的研究生,年年有得省或校级“优秀博士论文”、“优秀硕士论文”的。


周小秋(左一)指导学生做实验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更多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