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转基因生物安全:争论的实质其实不是安全问题

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那种希望仅靠科学技术的完善来解决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疑虑和不安的想法显然过于纯真。

有观点认为,转基因技术本身比其他作物育种技术,如传统育种带来的遗传信息的变化更明显,因此转基因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问题。这个风险与转入的基因无关且所有的转基因生物都存在,因此,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必须采取措施实施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这种基于技术本身的管理体系就是目前欧盟实施的转基因生物管理体系。

也有观点认为,转基因产品所表达的外源基因可能导致新的毒性物质或过敏原进入食物链或生态体系,这个风险与育种手段无关,不论是转基因育种或是传统育种。这种基于产品本身的管理体系就是目前美国实施的转基因生物管理体系。很显然,这个体系不仅涉及转基因生物。

在转基因安全性的问题上,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健康方面的风险。比如,担心抗生素筛选基因的利用可能会影响人类健康。事实上,抗生素基因是不可能水平转移到人体的,但可能通过极其微小的机会水平转移至细菌,使得细菌具有抗生素功能。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许多新的转基因生物已经采用了无标记的转基因方法,其产生的转基因生物不再含有抗生素一类的基因。此外,人们还担心转基因生物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形成超级杂草或者危及整个生态链。事实上,驯化后的生物,无论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的,都无法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生物入侵,影响生态平衡,除非转入的基因影响生物的自然适应性。

经过30多年的转基因研究和生产,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欧盟、美国(德国和法国)医药协会、欧洲科学院科学顾问委员会、英国国会下议院等组织、政府机构等部门达成共识:从科学的角度,转基因技术本身不比其他育种技术风险更大。


即便如此,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评估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按照个案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不同性状的转基因生物对作物的影响可能不同。大家知道,已知的具有毒性或过敏性的基因是不能用于生产转基因生物的。但不是所有可能致毒和致过敏性的基因都可预测,所以,转基因食品和任何新食品都一样,上市前都要进行严格的毒性和过敏性检测。各国监管机构的监管实践证明,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估、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没有发生一例被科学证明的转基因安全事件。

传统育种产生的生物或产品的安全性是基于人类长时间安全食用、环境长时间适应无异常的认知基础之上的。转基因生物或产品被要求进行更严格的安全评估,是对新技术新产品所采取的更负责更科学更理性的认知手段。转基因生物安全或不安全都要遵循科学评估原则,以科学评估结果为准,是否安全应是权威机构说了算,应更多地听取同行专家群体意见。同时遵循个案分析原则,不能因为某一个转基因生物事件通过了安全评估,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其他所有转基因事件都是安全的。还要遵循实质等同原则,全面评价转基因本身带来的变化以及该变化与自然变异的关系。只有这样,转基因生物安全才有保障。因此,管理是保障安全的根本,安全是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法律的要求。我国于2001年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

和历史上其他新技术(如wifi)或新产品(比如阿司匹林)面市所受到的反应不一样,转基因生物或产品一方面在全球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承受着全球范围的抵制和诋毁,这种尴尬局面的形成很明显已经超出了科学本身,彰显背后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伦理和其他势力的角力。因此,转基因生物安全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转基因生物安全争论的实质也不是安全问题。因此,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缺陷、产品的瑕疵或管理的漏洞往往被无限放大,并演变成为争论焦点,混淆了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科学认知和技术认同,引发无数的争论。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原题为《转基因生物安全争论的实质不是安全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