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众报:许智宏、张宪法、楚秀生等专家答疑转基因

农村大众报记者:时下,关于转基因食品,不少公众担忧其安全性。农村大众报作为中共山东省委主管主办的主流媒体,组织本次独家访谈,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等专家和农业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揭秘转基因的那些事儿。在过去30年里,转基因技术得到了国务院和相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国在作物基因组和基因功能解析的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创性成果;在利用转基因对农作物进行遗传改良的应用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下是访谈实录,按照内容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部分刊发。

访谈嘉宾:

许智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
张宪法,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知识产权处调研员
楚秀生,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一、地瓜就是一种天然的转基因植物

1、运用转基因技术,可把优异基因转入所需品种


农村大众报:目前,社会各界关注转基因,但是并非人人了解转基因。请您给大家通俗地讲一讲: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楚秀生:
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一个生物物种或品种的基因分离出来,在实验室里对其进行科学修饰、组装,然后借助基因枪、农杆菌等转化技术,将其转入另一个生物物种或品种的基因组中并使其稳定遗传,从而使这个生物物种或品种获得由目的基因赋予的优异性状的技术。

通俗地说,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物种或品种中控制优良性状的一个基因拿出来,跟另外一个需要这种优良性状的生物物种或者品种进行杂交的技术。

农村大众报:那它与传统育种技术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楚秀生: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现代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它与传统育种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二者的相同点是:转入的都是基因;后代的繁殖方式相同,都是自交或杂交;后代的栽培管理相同;后代筛选目标相同,都是筛选对生产有益的后代;筛选后代的处理方法一样,标准相同。

二者的不同点:(1)转基因技术:转入的基因大小、结构、组成及功能已知,转入的基因数量可控;基因在受体生物(即接受所转基因的生物)基因组的插入位点可以追踪;这个基因需要借助技术手段才能进入受体生物的细胞内;基因转入受体生物中不受物种是否能够杂交的限制;受体生物细胞需要经过细胞组织培养和再生阶段;基因纯合速度快,如转入一个基因,在自交后的子二代中,就有25%的该基因的纯合个体;对目的基因控制的相关性状,可以在杂交后代中利用该基因的分子标记进行跟踪筛选。(2)传统育种技术:转入的基因是供体生物(即提供所转基因的生物)所有染色体携带的全部基因,基因大小、结构、组成及功能不够清晰,转入的基因数量不可控;供体生物基因在受体生物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置无法检测;供体生物基因转入受体生物过程相对简单,只要能够杂交就可以完成;供体生物基因转入受体生物中受生物物种间是否能够杂交的限制;后代基因纯合速度慢,需要经过十几代的时间;对优异杂种后代的筛选主要凭借育种者的经验,受环境影响大,准确性差,效率低。

农村大众报:运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农作物产品,与运用传统育种技术获得的产品相比,有差别吗?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楚秀生:运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农作物产品与运用传统育种技术获得的产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二者的相同点:总体来说,所有产品都是碳水化合物组成的。以增加产量为目标的产品如果实、种子,及其附属产品如油脂、蛋白、中间代谢产物等都是相同的,只是转基因技术提高了受体生物品种相应产品的数量;以抗病虫、抗逆(抗旱、抗寒、耐热等)为目标,获得的转基因产品与传统育种产品组成是相同的,但比传统育种的作物产量高。转基因培育抗虫棉新品种与传统育种技术培育的新品种,目标相同,都是产棉絮。

二者的不同点:如以营养为目标的转基因农作物产品,其质量优于传统育种产品,如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增加,更有益于健康的油料作物脂肪酸比例改变等;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性明显比传统的常规棉强。

2、基因 “转移”过程是精准的遗传改良,不会发生风险


农村大众报:转基因中所“转”的基因来自何处?社会上,有些人因为不清楚它的来源而担心;还有人忧心忡忡,万一不小心“转”入一个坏基因,那可怎么办啊?

楚秀生:
一般受体生物(即接受所转基因的生物)是植物的,其转的基因也来自于植物;同样,受体生物是动物的,其转的基因也来自于动物。如目前进行的小麦抗逆转基因育种,其抗旱基因主要来自大豆、小麦;转入小麦的高光效基因(它能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则来自于玉米。如转入鲤鱼的生长基因,来自于草鱼,基因转移之后,鲤鱼就长得快了。

其实,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首先,要“转”的这个基因来自哪种生物哪个品种,它的结构怎样、功能如何,科研人员是十分清楚的,不会随便找个基因就去“乱转”。其次,转入的基因,肯定是优异的基因,也就是说,站在人类的角度讲,是有益的基因,比如抗干旱的基因、抗棉铃虫的基因、促进生长的基因等。

农村大众报:这些基因,是如何“转移”的?请您详细说说,经过了哪些步骤?在“转移”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不可控的风险?
楚秀生:以植物转基因为例,首先从某一种生物组织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实)提取要转入的基因,然后在实验室里对该基因进行科学修饰、加工、组装以及功能验证等。利用基因枪、农杆菌等转化工具,转入另一种生物的未成熟胚或其它组织细胞,然后进行组织培养,通过细胞分化、植株再生等过程,获得转基因植株幼苗。对幼苗植株进行转入基因检测,筛选转入基因已插入受体生物基因组中的植株幼苗,并对阳性植株进行田间种植、扩繁,通过对优异性状的筛选、转入基因的检测,获得稳定遗传的植物转基因后代新品系,再经过安全评价、中间试验等一系列过程,一路顺利,最终才能通过审定推广。
转基因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由受过专门训练的科研人员严格按照技术流程操作,其过程是可控的,不会对人类、其他生物和自然环境带来风险。

3、转基因技术育种与传统育种一样,都是基因转移、重组的过程


农村大众报:转基因技术育种和传统育种的区别在哪里?

楚秀生:传统的杂交育种是两个物种或品种进行杂交,是二者各自全套基因的杂交、混合,会引入成千上万个基因,而这些基因中有对人类有用的也有对人类或品种自身不利的基因,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从众多的杂种后代中筛选出好的品种来。而转基因技术育种,实际上是分子杂交育种,它不是全套基因的杂交,只是一个物种或品种的一个基因和另一个物种或品种的全套基因进行的杂交,引入的是唯一一个结构及功能非常清楚的基因,更精准、更高效。

通俗地说,转基因技术育种就是把一个优良性状的基因拿出来,跟另外一个所需要的生产品种进行的杂交。例如,我们把野生稻里的高产基因,或穗粒数多的基因,或籽粒饱满的基因,或抗旱(抗病)基因拿出来,跟现在我们种植的常规水稻杂交,培育出的优异后代既保持了现在种植的常规水稻的生产优越性,又只改变了它的一个缺点,例如不抗某种病害等;把一个胡萝卜素基因跟水稻杂交,培育出高胡萝卜素含量的高营养水稻品种;把一个作物抗旱基因拿出来,与小麦杂交,可以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既减少了灌溉成本投入,又提高了小麦产量。

农村大众报: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有哪些优点?


许智宏:用传统育种技术培育一个农作物新品种一般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传统育种就像生儿育女,爸爸、妈妈很漂亮,但生出来的孩子未必漂亮。因为爸爸、妈妈的基因在孩子身上是随机重组的。农作物也一样,想通过常规杂交育种的方式,把两个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结果常常不好的性状也相伴出现。所以要通过与优良品种反复回交,经过漫长的选育过程,才能培育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理想的高产、高抗、优质新品种。

现在我们希望缩短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时间,采用转基因技术就是一个好方法。而且所用基因不受物种的限制。大致步骤是,先找到一个所需要的基因,例如抗旱的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就可以把这个基因转移到需要改良的品种中,得到能够抗旱的品种。这样的新技术之优点显而易见:按照特定的目标要求去做,精准,花费的时间又短。

4、如果没有基因的突变、转移和重组,就没有如今丰富多彩的农作物。地瓜就是一种天然的转基因植物


农村大众报:有些人认为,在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过程中,人为改变了农作物的基因和性状,因此担心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不再是自然的、原始的了,食用之后不利于身体健康。这一观点对吗?

许智宏:说到这个话题,首先有必要了解今天栽培的农作物是怎么来的。地球上最早的植物都是野生的。我们现在栽培的大多数农作物,就是野生植物经过人类长期驯化与人工选育的结果。从分子水平讲,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基因发生了突变、转移、重新组合。我们的祖先通过几千年的驯化选择和育种家上百年的遗传培育,才逐渐获得了现在种植的众多农作物新品种,有些甚至是新物种,例如小麦就是由三个不同的禾本科杂草天然杂交形成的六倍体新物种。

玉米,最早时果穗和籽粒都非常小。人类开始利用玉米之后,通过不断选育,逐步发生变化,成了现在的模样。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对自然发生的优良遗传突变加以选择与利用。今天的番茄比原始的大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科学家们发现,从原始的小番茄到今天栽培的大番茄,约有18个主要基因发生了变化。从最原始的醋栗番茄到樱桃番茄(现在吃的“圣女果”),这中间有5个基因发生了变化。从樱桃番茄到现在栽培的大型番茄,又有13个基因发生了变化。

现在你看一株野生稻,就像一株野草,披头散发,茎秆呈匍匐状,籽粒不光细小,而且易落粒,结实后还没等收获就掉了。通过人工选育,那些穗子不落粒的、茎秆挺立的稻子植株被保留下来,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水稻。

野生土豆在驯化的过程中,地下块茎比原来大了几十倍,形状变得更加规则。到西双版纳,还能找到野生黄瓜,圆圆的,非常苦。但经过反复杂交选育的黄瓜,就是我们今天常吃的黄瓜,已变成长长的,也不再有苦味了。

讲到这里,你可能就明白了,如果没有对野生植物的长期驯化与人工选育,没有大自然中基因的突变、转移、重新组合,就没有现在琳琅满目、多姿多彩的农作物。纯粹自然的野生植物物种不仅产量有限,质量也可能十分低劣,如黄瓜是苦的,土豆是很小且不规则的,稻子还没收获种子就掉落地上……现在的转基因技术育种,只不过比传统育种的基因转移和重新组合,目的更为明确,时间变得更短,从原理上讲二者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其实,这种跨界的基因转移在大自然中也是存在的。科学家对全球的291个甘薯(山东俗称为“地瓜”)样品进行分析,在所有样品中都发现存在现在用于转基因的根癌农杆菌的基因(DNA)片段。说明人类食用的甘薯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转基因植物,可能已经有几千年了。与现代的转基因技术相比,大自然中发生的基因转移过程不受我们控制,而今天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时的转基因是在科学家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

二、依法审批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

1、我国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安全监管


涵盖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等各个环节,可谓史上最严、世上最严。

农村大众报:我国有关农业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对其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以及出口、进口等环节,是如何实施安全管理的?

张宪法: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坚持立法先行、有法可依、执法保障,已经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依法实施安全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在中国境内从事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等活动进行全过程安全管理。随后,农业部发布安全评价、进口管理、标识管理、加工审批等4个配套规章,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管理均作出了相应规定。种子法对转基因植物品种选育、试验、审定、推广和标识等作出专门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属于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农产品,应当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标识。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标示。

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采取农业部与省、市、县农业厅(局)分级实施的模式。《条例》规定,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

《条例》规定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

在这里,我详细介绍《条例》对试验、生产、加工、经营的规定。农业转基因生物田间试验,一般分为中间试验、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三个阶段。《条例》规定,需要从上一试验阶段转入下一试验阶段的,试验单位应向农业部提出申请;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进行安全评价合格的,由农业部批准转入下一试验阶段。待生产性试验结束后,试验单位向农业部申请领取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经过安全评价合格的,农业部方可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及其含有转基因生物成分的产品,没有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不得进行审定、登记或者评价、审批。

《条例》规定,凡是从事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生产的,必须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从事经营的,必须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进口或者出口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必须向农业部提出申请,经过批准方可进行。


左侧为不抗虫的普通玉米,右侧为抗虫的转基因玉米

2、我国建立了一套规范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

现由多领域多学科的74位专家组成的“安委会”负责评价

农村大众报:为什么要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进行安全评价?我国是怎么评价的?


张宪法:转基因技术与其他技术一样,本身是中性的,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产生风险,严格的安全评价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保障。各国政府高度重视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建立了各自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方法、程序及相关法规。为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参照国际通行指南,借鉴美国、欧盟管理经验,立足国情,建立了一整套严格规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

(一)评价原则。有科学原则、比较分析原则、个案分析原则和分阶段原则。其中,科学原则,即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确定其安全等级和安全监控措施;分阶段原则,要求对转基因生物评价的各个阶段进行严格把关,根据前一阶段试验积累的相关数据和科学结论,确定是否终止试验或进入下一评价阶段。

(二)评价标准。我国政府制定了评价指南,发布了228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检测和监管标准,涵盖食用安全、环境安全、产品成分、安全控制措施、设施条件、标准物质制备、出入境检验等。

(三)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食用安全风险和环境安全风险。例如,在食用安全风险评价方面,做大鼠90天喂养试验以及生殖发育毒性试验、全食物长期喂养试验或多代繁殖试验等。在环境安全风险评价方面,评价对相关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等。

(四)评价程序。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分阶段安全评价管理制度,按过程分5个阶段进行评价,即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申请安全证书。任何一阶段发现食用或环境安全性问题则立即终止研发。

(五)评价机构。我国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工作由“安委会”负责。第五届“安委会”委员共有生物、生态、遗传、环保、卫生、医药、食品、检验检疫等多领域多学科专家74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8名、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

2002年1月5日,农业部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分级评价管理。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试验和进口的单位以及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和加工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安全评价报告或申请。在农业转基因生物中间试验结束后拟转入环境释放的,或者在环境释放结束后拟转入生产性试验的,试验单位应当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经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安全评价合格并由农业部批准后,方可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审批书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试验。

《办法》规定,转基因植物种子、种畜禽、水产种苗,利用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的或者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分的种子、种畜禽、水产种苗、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审定、登记或者评价、审批前,应当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楚秀生:
我补充几句。安全评价以获取耔粒为主的粮食转基因作物,通常以磨碎的转基因作物籽粒作为饲料饲喂小白鼠,另有普通作物籽粒饲喂作为对照组。饲喂一定时间后,观察当代及不同世代小白鼠的表型变化,包括对肝脏、生殖系统等器官有无影响,确定转基因产品对小白鼠是否安全。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检测,通常在转基因作物生长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其根部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察看与非转基因作物对照在种类、数量等方面的变化,确定是否对土壤微生物菌落产生影响。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检测,通常在其种植地块以穴播或者撒播的方式进行,保留其生长环境中的杂草以及病虫(整个生长周期不喷任何农药),然后调查杂草的种类、数量与病虫的种类、数量等,确定是否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3、我国对所有转基因生物均实施标识管理

美国实行自愿标识制度,市场上约70%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有些未标识

农村大众报: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施标识管理制度。在这方面,法律法规是如何规定的?其它国家是怎样实行标识管理的?


张宪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当有明显的标识。

《条例》规定,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由生产、分装单位和个人负责标识;未标识的,不得销售。经营单位和个人在进货时,应当对货物和标识进行核对。经营单位和个人拆开原包装进行销售的,应当重新标识。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应当载明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主要原料名称;有特殊销售范围要求的,还应当载明销售范围,并在指定范围内销售。

我国对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番茄等5类作物17种产品实行按目录定性标识,凡是列入标识管理目录并用于销售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即使最终产品检测不出转基因成分,都必须进行标识。目前,我国没有转基因番茄产品。

许多国家对转基因产品实行标识管理。欧盟采取定量标识制度,规定所有产品中凡转基因成分≥0.9%的必须标识。日本、韩国采取按目录定量标识制度,在目录范围内的产品,日本对转基因成分≥5%的进行标识,韩国对转基因成分≥3%的进行标识。美国市场上约70%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一直实行自愿标识制度。2016年美国颁布《转基因信息披露法案》,要求采用文字符号、二维码、网站、电话其中的任何方式披露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信息,具体办法正在制定中。

4、我国只批准了12种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证书


有些人却误以为,国内市场上到处都是转基因农产品

农村大众报:有人在市场上,看见颜色异常、形状不规则的瓜果蔬菜就以为是转基因的。在国内市场上,转基因农作物产品真的如此泛滥吗?

许智宏:公众常常被误导,以为生活中到处都是转基因农产品,把以前没有看到过的都认为是转基因的。在网络上,有些人把圣女果(小番茄)、彩色甜椒、小南瓜、小黄瓜、不同颜色的胡萝卜、甜玉米等都说成是转基因的。还有,我们讲紫色的东西营养好,市场上就出现了紫薯、紫土豆、紫山药、紫甘蓝。有些人又以为这些都是科学家通过转基因得来的,实际上都不是。很多东西,其实是早就有的品种,只是我们在过去没有很好地利用,有些是从国外引进的。

我国市面上真正能够见到的转基因产品很少,至今我国已经批准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抗虫的转基因棉花,还有少量的抗病毒病的转基因番木瓜。从上世纪发现番木瓜环斑病毒以后,这一病毒几乎摧毁了全球很多地区的番木瓜产业。现在全世界吃的番木瓜,基本上都是转基因的。另外,我国也进口了大量转基因大豆,还有部分玉米和油菜籽,主要用作生产植物油、工业原料和饲料。

张宪法:我这里有具体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底,经过严格安全评价,我国批准了两类安全证书。


一是批准了自主研发的抗虫棉、抗病毒番木瓜、抗虫水稻、高植酸酶玉米、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甜椒、延熟抗病番茄等7种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目前商业化种植的只有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转基因水稻、玉米尚未通过品种审定,没有批准种植;转基因番茄、甜椒和矮牵牛安全证书已过有效期,实际也没有种植。

二是批准了国外公司研发的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等5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主要是有关抗虫和抗除草剂两类性状的。进口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仅批准用作加工原料,不允许在国内种植。

5、经安全评价上市的转基因生物是安全的

65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亿人吃过转基因食品,未发生一例被科学证实的安全问题

农村大众报:在您看来,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安全吗?依据何在?

张宪法:通过安全评价并批准上市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与非转基因生物一样安全,不会增加食用和环境安全风险。

科学界十分重视转基因安全性问题,为此进行了长时间跟踪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结果。我国科学家对转基因棉花种植的环境安全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不仅能够长期安全使用,还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稳定性。2000年,中国科学院联合英国皇家学会、美国国家科学院、巴西科学院、印度国家科学院、墨西哥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研究后发布报告认为,“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更有营养、储存更稳定的食品,给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带来惠益”。

转基因技术1982年首先应用于医药领域,1989年开始应用于食品工业领域。目前广泛使用的人胰岛素、重组疫苗、抗生素、干扰素和啤酒酵母、食品酶制剂、食品添加剂等,很多都是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产品。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商业化种植,20多年来,全世界28个国家累计种植了300亿亩转基因作物,65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亿人吃过转基因食品,未发生一例被科学证实的安全问题。这也从实践上证明: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是安全的。

社会上有些虚假报道与谣言,例如“转基因影响生育”“转基因玉米致癌”“美国人不吃转基因食品”等被反复炒作,均已被国内外科学界和监管机构否定。


三、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跟先进国家的差距在拉大

1、国际、国内权威机构和科学家支持转基因

世界上110位诺贝尔奖得主,6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吁加大转基因技术研发力度

农村大众报:据您了解,国际、国内权威机构和著名科学家对转基因持什么态度?他们是如何评价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的?

许智宏:
2013年世界粮食奖颁给了三位从事转基因研究的杰出科学家,这说明国际组织对他们的认可。国际权威机构,如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公认,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估和管理,依法审批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人们当初担心的风险是可预防的。

2016年5月,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和美国医学院发布了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报告。这份报告长达338页,是由50多位研究人员、农业和产业部门的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花费了两年多时间调研写成的。他们审查了过去20年间900多份有关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报告和数据,听取了80位参与转基因作物研究的工作人员的意见,还分析了700多位普通人提出的意见。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依据对转基因食品的化学分析和动物喂养试验,这些食品并不会带来健康风险。没有结论性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与环境变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能够冷静地回顾和思考转基因发展的历程,我们就可以理解美国乔治亚大学一位教授所讲的话:“转基因作物本质上还是作物,它们不是某些支持者声称的灵丹妙药,更不是反对转基因者叫嚣的洪水猛兽。”

楚秀生:2002年,非洲南部一些国家的政府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向联合国咨询,联合国在当年8月27日发表声明说:“根据来自各国的信息来源和现有的科学知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组织的观点是,食用那些在非洲南部作为食品援助提供的含转基因成分的食物,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风险。因此这些食物可以吃。这些组织确认,没有出现普通人群由于食用这些食物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任何影响。”

201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在答复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时,指出:“当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了安全评估,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风险。而且,在批准转基因食品的国家中,没有出现普通人群由于食用这些食物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任何影响。”

2016年6月末、7月初,世界上110位诺贝尔奖得主联名发表公开信,支持转基因研发,呼吁绿色和平组织放弃反对转基因的立场。

2013年,我国医药、卫生、环境、农业和食品安全领域的6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吁我国加大转基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力度。他们表示,转基因产品与传统育种产品是一样安全的。

张宪法:最近,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联合有关媒体推出系列访谈节目《基因的故事》,邀请国内多位权威专家阐释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安全性等问题。建议大家看一看。


2、发展转基因生物育种是我国的国策

运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培育高产、优质、多抗与环境友好的农作物新品种

农村大众报:转基因技术作为新技术和新事物,备受公众关注,社会上也存在不同看法。在这种舆论环境中,您认为我国为什么要组织科技人员开展转基因技术科研攻关?这项工作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有何意义?

许智宏: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的前沿技术,也是推动现代农业科学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如抗旱、抗虫、抗病、抗倒伏)与环境友好的农作物新品种,能够降低农药、化肥投入,节约水分,对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产品品质等都有重要作用。

我国既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也是一个农产品消费大国,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耕地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匮乏,如何突破资源约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成果应用,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之一。

转基因技术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他们已把转基因技术作为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战略选择。我国在转基因领域的科学研究,起步比较早,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的科研队伍,有上万名科研人员;经过多年努力,在重要基因发掘、转基因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都取得多项标志性重大成果。

当前,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国际竞争和产业分工,认真实施好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努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加快转基因技术研究与成果应用步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总之,在转基因技术的研发方面,我们不能落伍。

农村大众报:在转基因生物研发方面,我国是如何部署安排的?

许智宏:
发展转基因生物育种是我国的国策。早在1986年我国便设立了“863”项目,其中的生物工程专题就包括植物生物工程,从此开启了在国家层面对转基因作物研发的支持。1997年,我国启动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简称“973”项目)中的农业项目,支持了一批重要作物基因组和重要基因功能以及分子育种的研究。1999年,国家设立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专项。

2008年,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作为我国农业领域唯一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该专项的启动推动了我国生物育种及农业转基因研究,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其研究对象包括5种重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和3种家畜(猪、牛和羊)。2010年,生物育种正式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多次强调要加强转基因生物研发和产业化,2017年的中央1号文件再次强调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进行推广。

3 、我国转基因技术研发取得一批自主创新成果

其中,转基因抗虫棉推广后,每亩增收节支155元,拯救了棉花产业

农村大众报:这些年,我国农业转基因研发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自主创新成果?应用推广前景如何?

许智宏:
在“863”“973”项目和转基因重大专项等国家项目的支持下,包括转基因农作物研发在内的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继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完成水稻(粳稻)基因组测序以后,中国科学家又率先完成了籼稻基因组的测序,并陆续完成或与国外科学家合作完成棉花、小麦(A、D基因组)、谷子、大豆、马铃薯、甘蓝、黄瓜、西瓜、番茄、猕猴桃、甜橙、毛竹等30多种农作物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克隆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状功能基因(例如:抗病虫基因、抗逆基因、高产性状基因、品质改良基因、养分高效基因等)。在这方面,水稻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克隆了一批具有重要育种利用价值的新基因,如抗稻飞虱、抗褐飞虱、抗稻瘟病、耐热和耐低温以及株型改良和品质改良基因,为开展水稻分子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这些成果打破了发达国家基因专利垄断,为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储备了核心技术与基因资源,并初步建立了完整且有自己特色的生物育种研发体系。

关于具体成果,我可以举几个例子。第一个是大家熟悉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的培育。从2008年到2015年,我国科学家先后自主研发出147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系,打破了美国的垄断地位,促使美国公司逐步退出中国的抗虫棉市场而转向印度。印度因为没有自己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棉,目前用的主要是美国的抗虫棉种子,农民必须花高价去购买。

水稻螟虫严重危害水稻,严重时可导致绝收。转基因抗虫水稻研究开发,是我国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一项创新性成果,目前已有两个水稻品种获得农业部的安全证书。我国一般年份虫害可使春玉米减产10%左右、夏玉米减产20%~30%,大发生年份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可达30%以上,甚至完全绝收。抗虫转基因玉米能够大大降低玉米螟的危害,也将有助于减少玉米贮藏过程中的霉变。我国转基因抗虫玉米研发成果有望在近年实现产业化。小麦有很多病害很难对付,我国科学家培育了高产优质且抗黄花叶病毒的转基因小麦,现在已经完成生产性试验,比对照明显增产。


图中正常生长的是转基因抗虫水稻,受虫害而枯萎的是普通水稻,均未喷施杀虫剂。

在我国旱区,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性至关重要。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培育抗旱玉米新品种,灌溉用水可以减少50%,产量还能显著增加。此外,还有抗旱转基因小麦、大豆等。

转基因作物还可用于生产药物。人血清白蛋白是医院里常用的一种生化药物,因为供不应求,每年都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目前,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转基因水稻,能够生产人血清白蛋白,其蛋白质结构与来自人的血清白蛋白完全一样。最近,这种人血清白蛋白,已被批准进入临床实验。

张宪法:我展开说一说,拯救了棉花产业的转基因抗虫棉。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部分棉区持续性大发生或爆发,对棉花产业构成巨大威胁,仅1992年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我国科研人员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棉在全国推广种植之后,显出神奇的效果:一年只需打药2次到5次,就能有效控制棉铃虫,而以往一年打药10次到20次,还控制不住。从经济效益来看,推广转基因抗虫棉,每亩可增收节支1 5 5元。此外,推广抗虫棉大大减少了人畜中毒、天敌减少、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4 、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跟先进国家的差距在拉大,种植面积由第二退居第八

同时,巴西却藉此异军突起,由自给型农业国发展为出口型农业强国

农村大众报:在转基因农作物成果应用推广方面,世界各国进展如何?我国呢?

许智宏:
从1996年开始,世界上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最近几年更是突飞猛进,到2016年已经达到20年前面积的110倍。再看一组数据,就一种农作物而言,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占种植总面积的比例,全世界的统计数字是,转基因大豆比例最高,占78%;其次是棉花,占64%;玉米、油菜分别占33%、24%。而在美国,2015年的数据是,转基因甜菜占99%,大豆占94%,棉花占94%,玉米占92%。

再比较部分国家的情况,在世界上,美国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所占种植总面积的比例是最高的,第二名至第七名依次是: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巴拉圭、巴基斯坦。中国原来曾经排名第二,现在退居第八了。前五个国家中有两个发达国家,三个发展中国家。

国际上农业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世界经济低迷,但一些国家的农业非但没有削弱反而不断增强。异军突起的巴西就是一个例子。原来巴西农业属于自给型的,后来发展为典型的出口型农业强国,主要得益于转基因农作物的大力推广种植。起初,巴西环保部不允许在其国内种植转基因作物。但是由于转基因大豆性状优良,农民并不理会环保部的政策而大量种植。时任总统了解这一情况后,就宣布巴西转基因大豆种植合法,并修改法律,加大对转基因农作物研发的支持和投入,从而加速了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的推广种植。巴西分别在1998年、2005年、2008年批准种植转基因大豆、棉花和玉米。2016年,巴西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就占了全球的26.5%,跃居为世界第二。再看产量与出口情况:由于转基因品种的应用,从2000年到现在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了2.14倍,出口量占总产量的54.16%;2004以来,转基因玉米总产量增加1.84倍,出口量占总产量的29.17%;转基因棉花单产增加4 2%,出口量占总产量的43.25%。与此同时,中国却在过去几年成为转基因大豆的消费大国,2016年度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进口大豆8300万吨,这些大豆主要是用于生产食用油、加工原料和饲料。

纵观世界各国,转基因作物应用推广20年,促进了作物的增产,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统计表明,种植转基因作物平均增产22%,农药(主要是杀虫剂)使用量降低3 7%,农药费用支出降低39%,生产成本略有增加(3%),但利润大幅度增加,达到68%。

近十几年,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除了棉花和番木瓜外,没有批准新的转基因农作物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在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方面,我国跟先进国家的差距在拉大。我们不能把广阔的转基因农作物市场拱手让给外国大公司。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高科技,需要现代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

农村大众报:感谢许智宏院士、张宪法调研员、楚秀生研究员拨冗参加访谈,用大量的事实和证据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在组织这次访谈时,承蒙刘春明研究员给予协助,在此一并致谢。希望诸位读者听了专家们的详细讲述,增强科学认知,理性看待转基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