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种养让农业挣脱靠天吃饭

种地、养鱼也能用上高科技,实现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从而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记者昨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日前,国际精准农业协会(ISPA)正式授权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国际精准农业协会华中分会,助推我省农业“数字化”。据悉,这是该协会设在中国的首个分会。

种地不再靠天吃饭

什么是精准农业?省科技厅农村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它是近年来全球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基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现代化农事操作与管理,实现精确和标准化生产。这样,在单元种植、养殖面积内,能以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或更高的收入,并能提高品质、改善环境。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鹏飞举例说,有十亩鱼塘,靠人工喂养还可自如应对,若是有上千亩,仅靠人工喂养就很吃力了,因为需要实时掌控水温、水质和微生物等情况。实施精准农业后,可在鱼塘里加装传感器,设定恒温,当水温过高时可自动补水,同时还能对水质进行监测,一旦水质富营养化,可以自动报警。

同样,精准农业还可对土壤重金属是否超标、土壤墒情、田间肥力以及病虫害等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治理。再如,森林里装上这类系统,可实现防火预警。

据了解,精准农业由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十个系统组成,能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进入“看天吃饭”的现代农业时代。目前,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农田环境污染严重,实施精准农业,意义重大。

东西湖区、监利已开始试点

国际精准农业协会1993年在美国注册成立,是世界范围内精准农业领域的权威组织。该协会目前在亚洲,仅在韩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建有分会。

该协会华中分会为何落户湖北?据张鹏飞介绍,湖北是“国家粮仓”,农业信息化和物联网应用发展较快,需求也大,发展精准农业有一定的基础。今年3月,我省开始在武汉东西湖和监利等地进行国际精准农业试点。

省科技厅有关人士表示,国际精准农业协会华中分会的设立,可利用全球服务资源,加强湖北乃至全国在精准农业领域的国际技术交流,提升湖北现有农业信息技术、装备的研发能力和应用水平。

(原标题:图文:智能化种养让农业挣脱靠天吃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