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平发展循环经济助力特色种养
原标题:西平发展循环经济助力特色种养
“我们基地种植的双孢菇现在都卖到了国外,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不但投资成本降低了,产品销路也好了……”近日,记者在西平县柏苑办事处道庄村采访时,双孢菇生产基地负责人康志远说起绿色循环经济带来的好处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西平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遵循“一户带一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发展思路,构筑“县有支柱、乡有基地、村有专业”的农业特色循环经济体系,打造食用菌生产加工、瓜果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特色项目和生产基地交互发展的新态势。
秸秆、牛粪“变”蘑菇
据了解,西平县年种植平菇、金针菇、香菇等8200万袋左右,双孢菇、草菇38万?,形成了以二郎乡赵庄、焦庄乡大王庄、人和乡王孟寺、五沟营后郑为主的平菇生产区,以柏苑办事处道庄村为中心的双孢菇、草菇轮作生产区,以重渠乡为中心的金针菇生产区,被评定为河南省“十大食用菌生产基地”、驻马店市“食用菌生产重点县”。
在实现农民增收的同时,该县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废弃物的利用率,构建“动物、植物、食用菌”三位一体的高效绿色生态农业模式,采取“秸秆+牛粪—生产双孢菇—双孢菇废料还田肥田”的循环生产渠道,搞活特色农业循环经济,带动农民致富发家。
沼液、沼渣“喂”蔬菜蔬菜大棚紧邻养猪场而建,养猪场的沼气池生产的沼气供应大棚用电,而沼渣则作为蔬菜生长的有机肥料。这是记者在该县盆尧镇叶李村高效日光蔬菜大棚看到的情景。
“这个种植基地已投资240多万元,面积70多亩,建有20个大棚,采用‘畜菜’结合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既大大节省了成本,生产出来的又是无公害蔬菜,一年下来一个棚可以增收一两万元呢。”西平县农业局副局长黄原说。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科技含量,大力开展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园建设,该县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瓜薯套种种植面积大、质量高、效益好。目前,该县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3万亩(含复种),保护地蔬菜瓜果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蔬菜瓜果62.9万吨左右,产值5.4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西平县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引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带动产业脱贫。围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加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该县土地流转面积(含托管及代耕代种)38.36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103.49万亩的37.1%,规范流转面积达36万亩,集中规模经营达20万亩。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专业合作社1936家、家庭农场320家;经农业部门认定的示范合作社4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家、省级示范合作社两家、市级示范合作社2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
责任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