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杂粮绿色高产高效模式观摩交流会在山西召开
8月18-19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山西省组织召开了全国杂粮绿色高产高效模式观摩交流会,来自河北、内蒙古、山西等15个杂粮重点省(区、市)和主产县农技推广部门代表、有关专家50人参加了会议。代表们观摩了朔州市山阴县、平鲁区、右玉县和大同市左云县的谷子、荞麦、燕麦、高粱、糜子、胡麻等试验品种技术示范基地、加工企业、产品展销等现场;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刁现民研究员、农业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组长柴岩教授分别就中国谷子产业现状与发展方向和杂粮生产与杂粮产业作了专题报告;山西、山东、甘肃3省和山西省朔州市作了典型交流。山西省朔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王玉峰出席会议,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郭建文、朔州市农委主任石生华出席并讲话,全国农技中心副书记刘信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发展杂粮生产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保障,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杂粮种植分散,产地地形复杂,规模化、产业化不足,产量年际变化大,市场不稳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以“四个三”为思路,引导杂粮产业健康发展。即立足“三品”,更新品种、改善品质、打造品牌,不断发挥产业优势;突出“三适”,适区布局、适度规模、适应市场行情谋划发展,强化科学定位;着力“三化”,规范化种植、产业化开发、信息化引领,实现产品标准、产业经营、供求信息互通;开发“三性”,发挥杂粮的饲用性、食用性和功能性,提高生产效益。
会议要求,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提升杂粮综合效益。一要加强品种选育推广。根据《种子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等加强品种登记保护,加快优质、专用、抗逆、适于机械化的杂粮专用品种选育,注重品种引进、提纯复壮、质量监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二要加强模式集成创新。以高产高效模式为重点,以绿色模式为方向,以结构调整模式为突破,加强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模式研发配套,轮作、间套作、混种等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和防灾减灾及应急补种技术模式储备。三要加强示范带动。培育典型,建立一批示范方,打造一批示范基地。衔接产业专家,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印发资料等方式,促进技术更新,提高技术普及率。四要加强宣传引导推介。总结杂粮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示范推广的经验做法,大力宣传杂粮作物营养成分、食疗价值、品质口感、食用方法等,营造氛围、促进上下游产业衔接、提高公众对杂粮产品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