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药走出国门

国产抗癌药陆续上市百姓买得起治得好

PD-1药物

在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307医院)里,大约有六分之一的消化肿瘤患者正在接受PD-1单抗药物的临床试验,这些病人目前大多都无法通过手术、化疗等传统手段进行治疗,癌症在他们身上已经成为绝症,而医院里进行临床试验的这种PD-1单抗药物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目前在美国,如肺癌、黑色素瘤等,使用PD-1药物进行治疗,一年的费用大约需要20万美金。在这里开展临床试验的国产PD-1药物,未来如果成功上市,一年的治疗费用有望从上百万减少到十万左右。这意味着更多的中国患者能够接受这一最新抗癌药物的治疗。

康柏西普

黄斑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以其中的老年黄斑变性为例,过去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这种疾病曾经被认为是“不死的绝症”。我国老年黄斑变性患者数量庞大。

2005年,美国一名教授最先发现了雷珠单抗这一生物药能够治疗黄斑变性,但是价格昂贵。2014年,国内一款名为康柏西普的生物药成功上市。不仅疗效可以匹敌国外同类药物,每年的治疗费用也由过去的十万元左右降低到三万元左右,每年大概有6000多名患者能够接受这样的治疗。

中国药参与全球竞争科学家争相回国创业

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正在研发的PD1单抗药物卖给了全球500强药企,成为第一个卖出了国际价格的中国造生物药。

公司创始人俞德超透露,在几种正在开展临床实验药当中,可能第一款信达上市的是PD-1,他希望最好是明年底后年初这款药就能够上市。

根据国际经验,通常一款生物药从研发到成功上市平均需要十年的时间,而俞德超则希望缩短到七八年。这一中国速度不仅是为了让国内患者能够早日以更低的价格用上高质量的生物药,也能够早日给企业研发新药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俞德超

俞德超出生于天台县街头镇,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2013年当选“国家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海归人才”,是国内唯一发明并成功开发上市两个国家一类新药的中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分子遗传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UCSF)博士后。

俞德超拥有61项发明专利(其中38项为美国专利)。2011年8月创办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裁。

2006年,他发明了全球首个抗肿瘤病毒类药物“安柯瑞”,轰动生物制药领域,开创了人类用病毒治疗肿瘤的先河;
2013年,他发明的“康柏西普”在中国上市,填补了国内空白,该药是我国首个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国内上千万病患因此有了重见光明的希望,改变了中国眼底病致盲患者无药可治的历史;
2006年,他心怀报国梦想,回国创业;
2011年,他把实现梦想的落点定在苏州,成立了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孙左宇

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孙左宇,在美国工作期间,是全球药王修美乐研发团队核心负责人之一,被身边的工作人员尊称为药后。但是她始终没有忘记大洋彼岸的故乡,希望能照顾回国照顾年迈的父母。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孙左宇来到了信达,见到了创业初期的俞德超。一个多小时的对话,双方一拍即合。这一年的10月份,孙左宇正式加入信达,负责整个质量系统。

布莱克

信达生物制药的副总裁布莱克2005年的时在一家知名的美国药企负责中国市场。在与俞德超团队进行合作期间,发现他们仅用了五年就有四个产品进入临床三期,这种研发速度与能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6年,布莱克所在公司进行业务调整,布莱克不再负责中国市场,这意味着他此前积累的十年中国市场经验可能付诸东流。而在中国开展商务合作的十年也让他看好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前景。为此他主动找到俞德超,希望加入信达团队,他认为中国是全世界生物制药行业发展最快的地方。

陈炳良

上世纪90年代陈炳良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便一直从事生物医药相关的工作,2001年以后开始专门从事动物实验,与各种实验小鼠打交道,如今已经有15年的历史。

2016年,陈炳良博士加入了信达,开始负责组建信达自己的动物实验模型。在信达工作的这一年多时间,作为公司新药研究部首席科学家的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速度。

中国生物药走出国门“牵手”全球500强

2015年,凭着过硬的技术,信达生物与拥有140多年药品生产历史的美国礼来公司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信达生物将获得礼来总额超过3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所谓里程碑付款,就是未来根据信达研发进程分期付款。

这是中国制药企业第一次与全球500强企业在高端生物药研发、注册、生产到销售达成全面合作,这也意味着中国高端生物药今后有望走出国门,惠及全球患者。

俞德超:

让中国百姓用上高质量的生物药,还有机会可能到国外市场去竞争。这是信达成立之初就定下来做的两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让世界看到

中国生物制药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