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探索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做现代农业的先行者
现代农业的先行者
——河南南阳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探索
本报记者乔地本报通讯员马阳
改革发展新景象
偏居豫西南一隅的河南南阳,竟集两块国家级“金字招牌”于一身:一个是国家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另一个就是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上月在南阳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农业园区论坛上,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胡义萍,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李金祥,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园区分会名誉会长、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许越先等农业专家,对南阳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纷纷称赞。胡义萍称,将积极推动农业园区大发展,促进南阳现代农业再上一个台阶。
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表示,如何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发展模式与增长方式,是他们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下一步,将以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为统揽,致力于把大农业做成大特色、把大特色做成大产业,致力于大产业与大工业融合,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四化”同步发展之路。而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就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者,是探索这条道路的重要载体。
自2010年12月被科技部批准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年来,南阳市按照生态循环、产城一体、强园富农、园城统筹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以能源作物为主体,以林果花卉苗木和有机蔬菜为两翼“一体两翼”的产业模式,同时采用“1+N”(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带动县市区农业产业特色区)带动格局,有力地支撑了全市及周边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建立一个协调有力、运转有序的领导体系
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行市区共建、以区为主的模式,设立园区管理委员会,分别由市科技局和区领导担任管委会主任、书记。成立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制度,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土地流转、手续办理等方面切实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成立以南阳市新天地农业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国有投资管理公司,实行“项目法人制、运营公司制、科技承包制、挂靠联姻制”的运行机制,推进科技创新、开展产业经营和发展循环经济。组建以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各县(市、区)园区做为分园的“1+N”园区体系,牵头注册了“南阳市农业科技园区协会”,统筹协调全市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
制定一个绿色发展、产城融合的建设规划
早在2010年,园区就聘请国家有关部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农业领域知名专家,以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保护建设为重点,兼顾提升南阳农业整体水平、增加科技含量、拉长产业链条、造就新型农民、培育龙头产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编制了《南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园区规划建设核心区1.01万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100万亩。其中,核心区涵盖“四区二园”,即生物能源植物区、作物新品种展示与种苗繁育区、区域生态养护植物区、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创业园、农业科普观光园,着力打造集能源利用、循环经济、新品培育、科技研发、精品展示等为一体的高端农业研、产、展、游示范区。
在《总体规划》基础上,他们还编制完成了50平方公里的《南阳卧龙岗绿色能源生态新城规划》,围绕以天冠集团秸秆纤维乙醇为龙头的5条产业链,重点建设纤维素燃料乙醇、车用生物天然气、城乡(工农)一体化试验示范区、能源生态工业园区和风情小镇等8大重点项目。
确定一个项目引领、创新驱动的核心理念
科技创新、示范带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是园区发展的核心理念。园区通过招商、选商,引进建设了一批工农结合型企业。其中,天冠集团利用其在全国领先的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优势,投资4.1亿元建设了3万吨纤维乙醇项目和天冠科技园项目,年处理小麦、玉米等秸秆27万吨,不仅带动农村秸秆增值利用,还使当地农民就地转换为产业工人。深圳衡达涌鑫集团投资1亿元的农作物良种育繁推一体化等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
为提升核心竞争力,南阳市从打造园区科研平台入手,组建科研团队,组织科研攻关,实施成果转化。创建了科技部星火计划龙头企业创新中心、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研发中心试验基地、河南省院士工作站、河南省甘薯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引进了一批国家、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柔性引进李文华院士、石元春院士、董玉岑院士等专家参与园区科技攻关;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林科院、中国农大、北京农林科学院等高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今年5月,在中国驻奥地利使馆支持下,园区还与欧洲可再生能源中心达成科技合作协议,将园区发展纳入中奥国际合作计划。
培育一个可复制、易推广、工农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是千里淮河发源地。要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与增长方式,走能源农业、循环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园区通过与天冠集团、山水公司等企业合作,重点围绕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建立起“秸秆(能源植物)—工业产品(乙醇)—食用菌(有机肥)”“生态保护植物(香根草)—食用菌”“秸秆—饲料—养殖—有机肥/沼气—生态农业”等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链。园区秸秆沼气综合利用项目、生态养殖项目每年联产生物沼气1800万立方米,利用沼气发电3700万千瓦时,供应项目周边群众生产、生活使用,循环经济因此成为园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特色和亮点。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