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农业过时,生物农业成新宠,连天天被骂的孟山都也变了

在我国大多数农民眼里,种地跟使用化肥、农药是分不开的,这个状况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为之改变,因为这种重度依靠化肥、农药的化学农业模式逐渐势微,而生态农业/生物农业正在成为新宠,这是全球的趋势,像孟山都这样的公司都开始向生物农业转型。

化学农业在20世纪为我们带了了粮食的增产,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资源枯竭(化肥、农药都依赖石油)、土壤退化、环境污染和食物的安全问题。这使得化学农业在我们这个时代饱受各方面的指责。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出台了化肥和农药零增长的政策。


而同时在生物农业/生态农业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我们提供了同样可以增产,但是更持续,环境更友好的解决方案。比如,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研发和应用,以及生物提取物的生长促进素,这些生物提取的药剂比化学提取的更安全,对环境更友好。大型跨国农业公司如拜耳、孟山都、杜邦等,都投入数亿美元用于该领域的研究,而不是用于化学制剂的研究。

自然的力量

在全球的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实践中,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启发性的实例。有机/生态农业中不使用化肥同样高产,靠有机肥,或者是靠土壤中的微生物固氮等方式提供养分;有机很早就开始使用杀虫剂,比如苏云金杆菌生物杀虫剂。


在自然界中寻找这样的微生物和提取物,并用来刺激植物生长、提高土壤肥力、防止作物生病、杀虫和除草,这是目前各大农业公司和科研机构正在做的事情。但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在我们的土壤之中有着数不清的微生物(随手抓一把泥土,就有上亿的微生物),在这样的样本中去寻找需要的那几个目标微生物,其难度可想而知。

产业化的机遇

孟山都跟著名的生物科技公司诺维信(Novozymes)在2013年开始合作,对全球的土壤样品中的2000个微生物/细菌进行独立测试。孟山都的CTO Robb Fraley在《连线》杂志的专访中提到,“人体微生物学已经成为人类医学的重要突破,农业微生物学将会成为农业的重要突破。”孟山都的主要竞争对手,拜耳和杜邦也投入重金,将其研发方向转向生物菌种的研究。

除了在土壤中寻找微生物,还可以在植物中寻找,比如从海藻或其他植物中提取缩氨酸,作为非化学刺激素去促进植物的生长。

生物提取物研究很快就会达到质的突破,一方面是各个农业公司和科研机构的重金投入,一方面是各个国家对化学制剂的不断限制。比如美国EPA(美国环境署)最近正在对一款叫新烟碱的化学杀虫剂进行重新的审查,因为研究发现这种杀虫剂会对蜜蜂的健康有影响,目前已提议在蜜蜂采蜜的季节严禁使用新烟碱。这使得很多农民转向使用生物杀虫剂。(欧盟在2013年就对新烟碱类农药限用,我国尚无规定)

技术的障碍

生物农业要得到飞跃性发展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突破。目前很多从事微生物制剂研究的企业以前都是从事化学制剂研究的,他们能够找到有用的微生物,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有用,因为大家在这方面的知识太匮乏了。

新一代的基因测序技术也无法破解这些神奇的微生物,Driscoll的首席科学家JudsonWard在世界生物科技投资大会上说,“当我们在分析土壤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矩阵,这个系统(DNA测序)就失效了。”新一代的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是把样品中的DNA分割并且按照已知的基因组排序。但是对于土壤细菌,科学家没有足够的已知基因组去分析。

仿生学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通过研究生物结构与功能的工作原理,结合有机/生态农业中的实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有效的研究目标。

我国的不足和机遇

我国对微生物制剂在农业中的应用同样高度重视,但是相比国外存在不足。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员郭荣认为,我国生物农药产品没有较完整的生物农药类别和产品体系;有潜力品种的产业化不足,市场不足;生物农药企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结构单一,难以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而农民应用生物农药的意识淡薄,对生物农药缺乏信心,怀疑效果。

目前我国农业政策正在向生物农业倾斜,化学农药的零增长,生物农药的政策补贴,都是对生物农药发展有利的。

在我国,农业生产是以中小农户为主的,因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小,因此在我国,更适合开展生态农业。同时我国国土面积大,大量的生态农业实践可以为生物农业的科研提供大量的实例,有利于锁定研究目标。

在大自然中有太多的微生物了,这些无限的未知,不仅为农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而且为市场提供机遇,下一座大金矿就在这里。

(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