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我国目前和未来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很多挑战。从国家的角度看,农业发展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如何用越来越少的土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来越少并且越来越贵的劳动力,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

这是一架天平的两端:一端是“越”字,是供给侧;另一端是“更”字,是需求侧。如何让这架天平保持平衡,是对国家的挑战。

先看需求侧。需求方面,是要实现的目标,是刚性的,没有太多好商量的余地。现在天天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来不说需求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这个道理;需求侧,无法改。

更多的农产品。一是人口不断增加。全面开放“二孩”政策,注入了人口增加的新动力。去年净增加了809万,今后会更多。二是收入水平不断增加。这意味着更多的消费需求,也包括更多的浪费。三是城镇人口比例上升。城镇人口每年增加2000多万人。人均算账,城里人吃的,包括城市里的农民工,比农村人多。四是工业化发展,需要消耗更多农产品原料。

更好的农产品。吃饱了之后,就要求吃得更好。主要是口感和观感,也有其他方面的更高要求。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情况下,更好,意味着更少。口感好的水稻,往往单产较低;土猪笨鸡的味道更好,是因为多喂养了很多天,用的饲料多,产出肉量少。

更安全的农产品。这意味着要用更安全的农药等,也意味着成本更高。有成本更低也安全的办法,例如转基因技术,但是反对的声音不少。即便没有反对声音,想研发出抗性好的转基因食品,也远远没那么容易。

再看供给侧,这是应对挑战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必须要采取各种对策克服的困难点。

越来越少的土地。城市化和现代化必然要占地。仅近5年全国被占用的耕地数量,就超过京津沪现有耕地总量,接近福建省耕地总面积,或海南省全部耕地的2倍。未来,城里的房子,还要继续盖;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也要继续建……因此,土地的减少,也将继续。控制得当,也许会少减一点。

越来越少的水资源。看看华北平原就知道了。种出一公斤小麦要一吨水;现在华北农业要靠地下水灌溉,深度已经达到几百米了。很多地方地下水位还在逐年下降,多的每年下降一米以上。将来,可能不是有没有种小麦的水,而是有没有城乡居民喝的水和其他产业用的水。其他地方也各有不同的水资源问题,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劳动力问题。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谁来种地,不再是一个虚拟问题。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越来越贵。

“十二五”期间,进城农民工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2.7%。农民工收入大幅增加,拉动了农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广西甘蔗人工收割成本已经占食糖价格的30%左右,新疆人工采棉成本占棉花价格的40%左右。更重要的是:劳动力成本增加是刚性的,只能升,很难降。

以上6个方面,都很明确。也许,天平的倾斜现在还不很明显。但是,如果放任自流,需求端一天天重下去,供给端一天天飘起来,结果不难想象。应对这个挑战,需要努力,需要奇迹。奇迹的发生,在于创新,包括政策创新、科技创新、组织创新等。从国家决策的角度看,需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无法靠加班加点,不能靠临渴掘井,功夫一定要做到前面。重在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与此同时,这个对国家的重大挑战,对所有涉农产业从业者来说,都是重大机遇和重大商机。这种机遇和商机,既存在于需求侧,更存在于供给侧。只要能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等,为国家解决上述挑战做出贡献,则功莫大焉,利莫大焉。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作者:柯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