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思维重构国产大豆效益模式

近日,由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主办,横华农业承办,大连商品交易所、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和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特别支持的“第二届中国大豆产业高峰论坛暨中国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在哈尔滨召开。用创新思维推动大豆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本次论坛的主题。

产业结构亟待科学布局

据了解,我国目前大豆年需求量约9000万吨,但80%的大豆供应需要依赖国际市场,自给率不到20%,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提出了“扩大豆,减玉米”是今后一段时期的粮食主产省的工作重点,这为加快振兴我国大豆产业提供了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来自产业各领域的与会嘉宾表示,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科技、生产、供应、销售、贸易、以及风险管理等各个环节能力的共同提升。即需要将第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更需要运用金融工具提升抗风险能力,形成中国大豆产业转型的新发展模式。

原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做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及大豆产业政策解读”的报告。她说,当前供给侧改革的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但是农业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有其特殊性,要保产能、调产量。通过调整品种结构,增加有效供给。补短板是要补科技和生态的短板。目前推动大豆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应着重于在大豆产业科研育种与栽培体系建设上下工夫,推动我国大豆生产水平上一个大台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盖钧镒在论坛上提出,国内大豆产业正面临着国际大豆生产蓬勃发展,以及国内相关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的严峻挑战,要推动未来大豆产业的发展,发展新品种和提高产量是关键,还需要用创新的思维推动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豆农面对世界大豆高产国的挑战,必须想办法找出路,一是要创新驱动发展,二是要调整种植结构。大豆产业科技急需实用科技,急需发挥现有品种潜力的科技。大豆产业政策亟待进行结构性安排,包括种植业政策、进出口政策、转基因大豆流向控制政策、加工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等。

黑龙江省粮食局的崔萍处长表示,黑龙江省目前大豆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大豆产业定位的高度不够,加工产业的结构也不合理。第二,大豆加工企业规模相对来说都比较小,开工率很低。第三,企业产品种类少,产业链条短,产品的附加值非常低。第四,产品和技术投入和研发投入非常少,大豆加工业处于一个不太健康的状态。科学和谐发展亟待政策推进。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会长、南华期货公司副总经理唐启军说,协会把农业风险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引导农民、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我国大豆市场放开以后,进口转基因大豆占领我国市场。国产大豆交了学费,如今必须迎难而上,通过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做出非转基因大豆的国际优势。未来的国产大豆产业是国际化产业,只有运用金融工具,接受新的运营模式,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商所一直围绕产业特点不断完善产品体系,让定位为非转基因大豆的“黄大豆1号”期货品种更好地服务国产大豆产业,提升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的价值。2014年国家大豆临储制度改革至2017年上半年,黄大豆1号品种期现价格相关性为0.7,价格发现功能发挥稳定。

产地优势亟待做大做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这对于大豆优势区的黑龙江来说,却不是简单的面积增减的问题,而是一场利益结构转型的问题。大豆生产效益靠什么获得?优势产区如何做出优势?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都是一场考验。

据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九三集团董事长杨宝龙介绍,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在黑龙江省检查工作时再次明确指出,大豆产业的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求进一步提高大豆的种植、加工和生产能力。这给黑龙江是一个方向性指引。中国大豆看东北,东北大豆看龙江。看什么?作为传统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大豆的产量一直占全国大豆产量的45%。

如今,这45%的产量要振兴必须靠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2016年,黑龙江省人大通过的食品安全条例再次明确黑龙江禁止任何非法的转基因作物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在这个旗帜下,挖掘龙江大豆的原字号,打造龙江大豆的新字号,把龙江大豆做成习近平要求的“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一大亮点,才能提升龙江大豆的竞争力。杨宝龙认为,把龙江大豆打造成黑龙江省产业名片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形成了大基地、大研发、大龙头、大品牌的产业基础。

九三集团是国家首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位居中国大豆加工业的前三。九三集团作为中国农垦系的企业有家国情怀,在多次粮油调控任务中,九三集团为调控物价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全力打造了大豆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凸现,是龙江大豆发展的引擎和支柱。“北大荒”和“九三”品牌是中国大豆驰名商标,是非转基因食用油的代表品牌,品牌价值超过260亿。九三之路也是中国大豆的希望之路。

在大基地、大研发、大龙头、大品牌的基础上,黑龙江大豆产业有了做大做强的可能。唐启军分享了在大商所支持下南华期货公司承办的“保险+期货”两个场外期权实例。一是与阳光农险合作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管理局赵光农场的大豆“保险+期货”项目。利用大商所“黄大豆1号”1701合约,为114个承保户承保1万吨大豆,保单期限是2016年6月15日-10月31日,保险费用200万,保险费率5.26%,保险价格是3800元/吨。采取亚式看跌期权。阳光农险跟农户以每吨3800元签订保险合同,再到南华期货进行再保险。最终投保农户获得赔付87万元。二是为九三集团提供了一款看涨的期权牛市价差策略,用120的权利金锁定了350元的价格波动风险,将企业采购大豆成本控制在一定区间之内。并且在2016年11月24日-12月24日期间,九三集团根据自身的需求将期权提前平仓3千吨,获得了权利金收益57.3万元,实现了盈利。南华期货利用这个模式探索了国产大豆的效益路径,也探索了政策扶持路径。正因为黑龙江有赵光农场、九三油脂这样的基地和龙头企业,才使得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的稳步推进“保险+期货”试点取得良好进展。试点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也正是下一步扶持政策转型的重点。

产业素质亟待全面提升

一直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和农民利益的保护,并在政策上给予了诸多扶持倾斜。如针对东北地区的大豆、玉米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影响了市场价格信号和产业链上下游的良性互动。为此,2014年以来,国家先后取消了大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大豆、玉米市场化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一步怎么迈?大豆期货市场将迎来发展的历史机遇。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两年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既是对大商所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的方向。1993年,大商所首次挂牌交易大豆期货合约;2002年,为适应国家转基因政策,大商所分拆原大豆合约,上市以非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的黄大豆1号合约;2004年,上市以转基因大豆为标的的黄大豆2号合约。经过多年的培育,大商所已经构建起完整的大豆期货市场品种体系,对非转基因和转基因大豆都提供了价格发现工具和风险管理手段。

据了解,十多年来,围绕完善黄大豆1号合约,大商所开展了长期不懈的工作。在合约规则方面,调整了黄大豆1号合约交割质量标准,将交割方式调整为袋装、散粮并行方式,同时贴合近年来国产大豆贸易流向的变化,相继在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增设黄大豆1号交割仓库,实现了黄大豆1号合约对国产大豆主产区东北三省一区的全覆盖。同时,大商所多年坚持创新市场服务方式,探索服务大豆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2016年,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的要求,大商所在黑龙江地区开展了大豆“保险+期货”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大商所在价格风险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收入风险保障,力图能够取得新的突破。

身为中国大豆协会副会长,唐启军认为,大豆产业升级必须解决种植风险与价格风险的管理问题,目前风险管理主要靠金融工具的运用特别是期货市场的三种模式:期货套期保值、期货期权、场外衍生品。买入套期保值适用企业避免将来买进商品时价格上涨的风险,也适合于期货价格明显低于现货价格时的企业采购。卖出套期保值适用于企业规避收获时价格下跌、种植端销售时价格下跌的风险。利用期货有两个作用,一个是发现价格,一个是套期保值。套期保值需要做期权,场外期权就是利用套期保值等工具对价格保险的再保险。大商所正在推出基差采购业务。掌握先进的金融工具,既能够对冲风险,又能增加效益,但市场交易需要大家共同的参与。

南华期货的农产品研发中心总监何琳女士表示,南华期货是在东北产区唯一设立了研究中心的期货公司,扎扎实实地做了服务实体经济和服务“三农”的工作。包括“保险+期货”试点、场外期权、送金融下乡等。今年南华期货与九三合作,成立了“横华农业”现货风险公司、农业风险研究中心。这样的“强强联合”同样也是创新,他们以创新的产品服务产业链。

[责任wuy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