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因库援助超低温冰箱助力西藏防治包虫病

——以车轮丈量科技援藏朝圣之路

横跨4000公里,以车轮丈量生命科技朝圣之路,为期6天的科技援藏超低温冰箱运送圆满完成。车队自青岛发车,途经兰州、西宁、都兰、唐古拉山口等地,2017年8月18日最终抵达西藏首府拉萨。

2017年8月19日上午,国家基因库西藏高原库超低温设备捐赠仪式在文成公主广场举行。本次捐赠是由国家基因库、华大基因、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澳柯玛集团、宅急送联合主办。

出席仪式的有拉萨市委副书记、市长果果,华大联合创始人刘斯奇,华大副总裁路军,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尹烨,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蔚,宅急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郭义鹏,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斌,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平措扎西,华大西藏区域负责人阿叁次仁。

在仪式现场,拉萨市委副书记、市长果果对爱心企业家团队表示欢迎,华大基因是拉萨各族人民真诚的朋友。党的十八大以来,拉萨着力建设团结、美丽、健康、幸福新拉萨,加快推进健康拉萨建设。受风俗习惯和卫生条件影响,拉萨仍是全国包虫病高发区。今年以来,拉萨市委市政府坚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有信心在拉萨坚决消除包虫病危害,确保人民群众安全。

华大基因CEO尹烨回顾他跟随车队的-86度朝圣之路历程,直言非常感动。他看到党和政府在包虫病防治上的决心和动力,从兰州到西宁、格尔木、拉萨,他通过与各地医院和疾控中心负责人、护士长和患者深入交流,了解各地政府为患者提供了专业治疗与细心呵护。华大基因坚信在2020年前能够基本控制甚至消灭包虫病。“如果能把藏区的包虫病控制住,我们就有信心将全国的包虫病控制住,并且协助一带一路沿线和周边国家将包虫病控制住”,尹烨说道。国家基因库、华大基因与西藏一直有着深厚的情感,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合作。

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蔚表示,这一次活动,各方均全力参与支持西藏包虫病以及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澳柯玛依托先进的制冷技术研发,为西藏健康助力。这100台“-86度超低温冰箱”主要用于疾病检测样本的海量安全存储,将极大缓解藏区存储设备不足、样本储存困难等问题,“为包虫病等传染性疾病防控提供保障,护航数万西藏农牧民健康!”

宅急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郭义鹏提到,宅急送作为一家快递物流企业,为了保障这次途径七省,跨越4000公里的运送准时准点到达,宅急送发挥全国全网优势,实时跟踪监控每一个细节,圆满完成运送。宅急送每时每刻心系公益事业,“一个企业的价值,不在于它有多大的规模,而在于它能承载多少社会责任”,郭义鹏说道。

此次科技援藏,是各爱心机构通力合作,向包虫病发起挑战,并希望以科技造福西藏民生的一个重要体现。未来,国家基因库与华大基因将会集结更多社会力量,不断在防控甚至消灭疾病方面作出贡献。

“虫癌”包虫病

在拉萨人民医院,一位刚进行完的包虫病手术的患者边巴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患病经历。边巴在筛查之前并不了解包虫病。两个月前他做了包虫病筛查,当时诊断发现无法通过吃药解决。手术完的边巴看起来有点虚弱,问起这次手术后他的感悟,他说会牢记医生的建议,勤洗手,少玩狗,培养更好的卫生习惯。

包虫病是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或宿主动物体内而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分为囊性包虫病、泡型包虫病及混合型包虫病。这种寄生虫病,大多是通过羊食用带有虫卵的草后,牧民将患有包虫病的牲畜内脏给狗喂食,在与狗的接触过程中,人进而感染上。因此,牧区是此种病的高发流行区。我国的包虫病流行区则是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我国为泡型包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国家,包虫病感染后不一定会发病死亡,然而发病后,70%的泡型包虫病患者在五年内死亡,十年内的死亡率高达94%。包虫病因其高感染率和高致死率,又有“虫癌”之称。包虫病发病后,平均手术费用高达四万以上,是危害西藏广大农牧民健康,阻碍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2016年西藏自治区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包虫病在西藏自治区全境74个县流行,人群发病率为1.66%。据西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斌介绍,今年开展西藏自治区全民免费筛查包虫病以来,全区300万人口,已完成约180万人口筛查,检出超过16000人,两成以上需要进行手术。

拉萨人民医院大外科副主任平措介绍,截至目前医院今年已经上报了102个包虫病病人,有72人进行手术,每周要进行大概10台包虫手术10台。包虫病手术难度较高,对手术医生是个挑战。他说:“各个医生都是超负荷工作。手术时间长,手术室里面本身有点缺氧,在里面呆很长时间会很累,不像在内地做七八个小时的手术没什么感觉。我们这边医生年龄结构也偏大,都是四十多岁的,三个组长都是四十岁以上的。”

目前在大部分牧区,对包虫病的应对策略是B超筛查。B超筛查面临很多严重问题,只有已发生明显病变才能发现,因此只能筛查发病率,而不是检查感染率,会漏掉大量的感染人群。

包虫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从感染到发病可能长达10年时间,如果把包虫病患者人群比作冰山,那么已发病人群就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感染人群则是隐藏在水下的巨大冰山。感染病率远高于发病率。B超筛查无法降低发病率,华大希望通过自身先进的组学技术,做一套更好的筛查方案,协助区域提高感染病应对能力。这就是血清学筛查技术。

血清学筛查可以发现感染人群,有效干预手段,减少发病率。阳性人群可通过更进一步技术手段进行追踪,少发病或者不发病。最终目标是不再出现冰山一角,完全不发病,华大希望通过血清学筛查,让包虫病“冰山”越来越小。

在城关区扎细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昌都赶来的红江刚结束包虫病筛查,结果正常。她家也养有狗,“狗是家里的小主人”。红江听了包虫病的宣传后,她带上一家八口来进行包虫病筛查。红江平时很注意卫生清洁,她笑谈,“我从来不给狗动物肝脏类,我家狗只爱吃糌粑糊糊”。筛查结束后,红江还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同意将血液样本不仅用于包虫病筛查,还将用于其他传染性疾病的科研。

西藏华大包虫病筛查负责人华桑介绍,在一些偏远牧区,科普和筛查都有很大难度。为科普包虫病的防治知识,街道、社康、疾控中心等将相关知识印成挂历和台历;与寺庙合作,在讲经前科普相关知识。许多牧民骑马到筛查点进行包虫病筛查。在消灭包虫病这场战役中,全社会各方应一同携手,齐心协力。

一个严控,人人可及

华大董事长汪建有着很深的高原情。在一次西藏行中,一位年轻的干部推荐汪建到大昭寺看看,那里有一块种痘碑,是为纪念清乾隆时期的驻藏大臣和琳(和珅弟弟)。和琳在藏执政期间,用天花病人的痂壳焙磨成粉,喷在上层人士的鼻子里面,从而把天花抑制住。种痘碑是为纪念此重大事件而建。清朝时期天花连年爆发,1682年康熙下令种痘:“朕得种痘方,诸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令各气诸侯俱命种痘”;1796年Jenner发明了牛痘;1979年全球消灭天花,功垂千秋历时300多年。

汪建认为,防天花政令如果走出皇宫,造福民生,那将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机会。遗憾的是历史没有如果。一个先进的科学技术到全球的普及竟然花了几百年的时间,这样的事情不能再发生。基因科技可以造福人类,中国发展可以不留遗憾。

“基因不老,两质永葆”,为此,汪建提出“138”的发展模式,其中,“1”指一个严控:严格全面控制传染性/感染性疾病;“3”指三个远离:控制出生缺陷、控制心脑血管疾病、远离肿瘤;“8”指八项注意。

包虫病是传染病中的一种,华大要建立的是一种应对能力,不只是应对包虫病,还有一带一路上的其他传染性疾病。曾参与SARS病毒基因组的测序分析和四川地震灾后应急分析病原微生物检测组的华大病原学首席科学家陈唯军介绍,基于血清学筛查,华大已对300到400种重要传染病有有效的控制手段,包括艾滋、病毒性肝炎、梅毒等。

今年4月,华大与拉萨市卫计委签订合作协议,在拉萨正式启动了包括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HPV基因分型检测(宫颈癌筛查)以及新生儿DNA档案建立等在内的民生基因检测项目,以期进一步提高拉萨人口素质,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助力打造“健康西藏”。

曾经,各种遗传病和传染性疾病是人类的最大敌人。在与疾病对抗的漫漫历程中,生优病少是每个人的需求和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是最主要的。从基因到疾病的分析要实现人工智能化,这是未来最大的挑战。生物大数据的宝贵性无可比拟,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实现疾病监测的人人、实时、终生,一起来为生命科学的大数据而努力。

(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