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因库青海高原活体库”正式揭牌

2017年8月16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与深圳国家基因库共建的“国家基因库青海高原活体库”揭牌仪式在青海省都兰县举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县委书记焦胜章,都兰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永安,都兰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刘启发,国家基因库执行主任、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徐讯等出席本次揭牌仪式。

在揭牌仪式上,马永安表示,双方加强合作,共同打造辐射青藏高原的地区综合科考中心,开展物种适应性和环境微生物相关研究,必将对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研究、开发、保护产生深远影响。他指出,都兰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是柴达木盆地重要的水汽源和气候调节器,是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种植基因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县境内有马鹿、白唇鹿、藏羚羊、雪豹、黑颈鹤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3种12.55万余只。此外,枸杞、大黄、雪莲、罗布麻、芨芨草和具有沙生植物“活化石”之称的梭梭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都兰是青海风沙的重点源区,生态环境兼具特殊性、脆弱性和重要性特征,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种植基因保护意义重大。

徐讯表示,都兰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种质基因,在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建立建立“国家基因库青海高原活体库”,是加快高原生物基因的科学研究,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标志着高原活体库的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生物活体库是国家基因库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研究、开发生物资源的最大途径,目的在于通过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实现科技、产业、民生的互动发展,最终服务于民生。

随后,焦胜章和徐讯共同为 “国家基因库青海高原活体库”揭牌。双方将结合海西州柴达木盆地高原生态环境和国家基因库已有的技术和标准基础,共建“国家基因库青海高原活体库”,保存高原特有生物的遗传资源,保护青海高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双方将共同打造辐射青藏高原地区的综合科考中心,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政策内的广泛合作,共同开展物种适应性和环境微生物相关研究,以及一系列的生物多样性数字化调查项目和动植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项目,为国家保存重要的、独特的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高原特有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为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于国家基因库生物活体库

国家基因库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国家级公益性创新科研及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国家基因库生物活体库致力于打造并成为中国诺亚方舟,以保护和保存世界约三十万种植物、百万种动物、千万种微生物活体资源为目标,开展基因组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境恢复及生态重塑工作。同时,布局全球特有的地理生境区域,建设规划国际生物活体库,保存物种的遗传资源,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目前生物活体库已开展瑞丽植物园数字化项目,建设西藏高原库、青海高原活体示范库等,存储健康大人群的全生命周期细胞资源,并与数字化平台、合成与编辑平台等联动,促进资源数字化和多组学研究,推动重要种质资源数字化和全球共享,带动微生物生产、能源利用产业、动植物繁殖和培育产业、精准营养、精准医学、健康管理产业等的发展,实践创新性应用。

关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位于青海省西部,海西州的地形主要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抱的柴达木盆地唐古拉山北麓高原两部分。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盆地从边缘至中央大体依次为高山、丘陵、戈壁、平原及湖沼,具有高原、盐湖等多样性的生境,拥有普氏原羚、野骆驼等我国特有的动物物种,同时也是生物物种重要的迁徙过渡区域。

海西州都兰县位于青海省中部、柴达木盆地东南缘,隶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跨柴达木盆地和昆仑山地两大单元地貌,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100米。主要地貌分为汗布达山区和柴达木盆地平原两种类型。县域总面积4.527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9万公顷,林地面积35.22万公顷,草地243.87万公顷。境内有大小河流40余条,主要河流有夏日哈河、察汗乌苏河、香日德河、洪水河、诺木洪河,年径流量l0.57亿立方米。

都兰是柴达木盆地重要的水汽源和气候调节器,是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种植基因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天然动植物“王国”之美称。主要珍稀动植物有马鹿、白唇鹿、野驴、盘羊、藏羚羊、雪豹、棕熊、猞猁、黑颈鹤、天鹅、斑头雁等野生动物12.55万余只,兽类32种,鸟类1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19种,II级保护动物7种。主要珍稀植物品种有枸杞、大黄、雪莲、祁连圆柏以及有沙生植物“活化石”之称的梭梭最为出名,罗布麻、芨芨草等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还有7.7万公顷以祁连圆柏为主的原始森林。都兰是青海风沙的重点源区,生态环境兼具特殊性、脆弱性和重要性特征,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种植基因保护意义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