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不要将农村落下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并不意味着农村不需要“互联网+”。智能养老、微信挂号、网上购物……“互联网+”推着社会服务水平向前大踏步,面向农村的网络服务也应加紧跟上。

移动互联网发展得如火如荼,各种社会服务也在主动拥抱互联网。聊天、购物、出行……互联网已经成为年轻一代或者说是城市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也带来更多便利。但在农村的生活中,似乎对于这类的生活方式并不熟悉,或者说并不了解。村民们仍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生活及农产品的销售。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9.1%、33.1%,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远低于城镇。事实上,农村触网率低,并不代表农村不需要互联网,从最简单的角度考虑,互联网在农村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增加农产品的销售途径及对村民的增值创收。

在农村开展“互联网+”学习及使用,作用更大。在农村中针对不同年龄、教育背景和收入的人群,整合各类信息及服务资源,推出个性化服务,让农村村民更加顺畅地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村民的农产品上市,可通过互联网直接接触买家 ,减少了中间环节;网上或手机的预约挂号,减少了村民的排队等待时间;网上购物的产生,不再需要村民特地花时间外出购买;微信或其他沟通工具的产品,是村民可与在外的家属进行更有效的沟通……种种优势表明,我们要更关注网络在农村的应用情况。

当然,农村接触互联网的渠道越来越多,面临的网络诈骗风险、交易支付风险等也不容忽视。对于这些不安全因素,应当通过完善机制,保证互联网产品的使用安全。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作为,加强监管,对不法分子严惩不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