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优质早熟高产水稻品种选育取得突破;“黑麦草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等3个地...

由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曾宪平研究员主持选育的、优质早熟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川优1727”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八届八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稻2017 0010。

近年来,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顺应农业生产形势的改变,设置了水稻平丘早熟组区域试验。川优1727是该组试验设置后第一个通过试验和审定的优质早熟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的育成与推广将对四川及相似稻区麦(油)后直播稻产生积极影响。

其主要特点:

1.高产稳产 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32.62公斤,比对照汕窄8号增产9.18%,点点增产。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48 公斤,比对照增产4.68%。

2.优质早熟 出糙率79.2%,整精米率61.3%,长宽比3.3,垩白粒率21%,垩白度2.0%,胶稠度6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9%,蛋白质含量7.7%,米质达到国标优质二级标准,并获得2016年成都市第三届“鱼凫杯”优质稻米品鉴活动三等奖。生育期短,全生育期121.5天,比对照汕窄8号短2.8天。适合四川平丘早熟稻区和各种轮作倒茬种植。

3.适于麦(油)后直播 “麦(油)后直播水稻技术”是近年来农村急需的一种新型耕作方式,其核心是以早熟高产品种为基础。川优1727是四川目前最适合于麦(油)后直播的优质早熟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 2014年在广汉麦后直播试验,实收产量585.16 公斤/亩。2016年5月20日于新都基地直播,8月31日成熟收获,全生育期小于103天,实收产量576 公斤/亩。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曾宪平 研究员)

“黑麦草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等

3个地方标准通过初审

2017年7月15日,受四川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委托,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邀请省内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的植保专家,在植保所二楼会议室对本所承担的2016年四川省地方标准“黑麦草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进行了初审。

初审会由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刘勇副所长主持,专家组听取了项目主持人汇报,对该三项标准编制的主要内容、格式及规范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把关,并提出了修改意见。三项地方标准顺利通过专家初审。

(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 向运佳 杨晓蓉)

“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

顺利通过评价

近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在成都友豪锦江酒店主持召开了成果评价会,对由四川省农科院水产所牵头完成的“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进行评价。四川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陈开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任光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副处长喻春莲及完成单位相关人员共计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水生生物研究所原所长桂建芳担任评审专家组组长,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成果汇报,查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讨论,一致认为:该成果系统研发了稻渔种养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创建了稻渔多种生态高效健康种养新模式,实现了稻田种植和水产养殖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成果研究内容系统深入,创新性强,推广模式新,辐射面广。

(四川省农科院水产所 张 露)

四川小麦亩产再次突破700公斤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小麦栽培课题组加大了绿色优质丰产高效技术研究的力度,并在典型区域建立示范区,开展技术的转化示范。转化的核心内容包括优质多抗品种如川麦104,免耕抗湿播种、稻草覆盖,氮肥、农药减施等。

2017年5月19日,由四川省农业厅主持,邀请来自CIMMYT的 A. D. (Jack) McHugh教授、四川省作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余遥研究员、新疆农业科学院陈兴武研究员、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李伯群研究员等国内外专家,对江油市大堰乡小麦绿色优质丰产高效示范区进行测产验收。

专家组在田间考察的基础上,对5个典型田块示范种植的川麦104进行了机械化实产验收,按13%标准折算平均亩产662.4公斤,最高亩产703.6公斤,四川小麦高产再次突破700公斤/亩。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李朝苏)

分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信息所 2017年7月19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