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让亿万中国农民用上“中国种子”


因与《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之一“菜园子”张青同名同姓,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海城市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青笑称,她注定一生要与“菜地”打交道,但她从未后悔过。用她的话讲,自己的根在农村,看到农民因自己创新选育出的种苗赚了钱,自己比他们还高兴。

盛夏时节,穿行于气温超过30℃的蔬菜大棚内,满头汗水的张青不时停在一人多高的黄瓜架旁查看黄瓜长势,说话间还不忘摘下一根“佳丽”给前来采访的记者尝鲜。“佳丽”是张青培育的新品种鲜食黄瓜的昵称。在公司的育苗工厂里,还有被称为“美琳达”的粉果番茄、“紫寒星”的紫萼长茄、“新托妮”的杂交甜椒……这些好听的名字都是张青为她选育出的新品种起的。“看着她们冒出嫩芽,伸展出嫩叶,一天天地长大,觉得她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希望她们长得漂亮、健康,成为人见人爱的‘苗姑娘’。”张青说。

1995年张青从沈阳农业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服务与推广工作。2006年,她作为省农业科学院的一名科技特派员,进入海城市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始致力于设施蔬菜种苗的选育。张青曾在一家荷兰种苗公司工作过,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对她触动很大。

“当欧洲农民在喝下午茶的时候,我们的农民仍然在‘土里刨食’。”张青回忆说,在外企工作的那几年,让她看到了差距,正是这种反差,坚定了她投身农业产业化的决心。“我们也要发展农业高端产品,用先进的农业科技让农民脱离繁重的劳动,让科技真正引领农民致富。”

在设施蔬菜生产上,高档的蔬菜品种往往掌握在国外大型企业手中,这不仅增加了本土企业和农民的生产成本,也使种苗企业的发展受制于人。为了打破这堵壁垒,在张青的育苗车间里,她率先展开了高端长季节栽培长货架期产品的新品种选育工作。育种谈何容易,一个新品种至少要繁育7至10代才有可能出成果。借助设施农业,蔬菜一年三熟,最顺利也要3年才能出一个新品种。

然而,张青从未放弃对创新的追求。11年里,由张青培育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达39个,这些新品种能使产量提高30%,又同时具有很强的独立抗病性能,日渐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宠”。如今,它们已经在全国7个省区推广种植,种植面积达4万多公顷,使20多万农户受益,带动农民年均增收8亿多元。

张青说:“现在公司仍有20%的品种是从国外引进的,我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水果类蔬菜的品种自主化。”面对外国种苗企业的进入,张青同样自信:“外企有好的育种思维、好的种子材料,这些我们都可以学习,他们敢来我们就敢超越,虽然目前我们和国外还有差距,但只要给我时间我就一定能赶超他们。我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培育自主高档蔬菜品种,让亿万农民用上‘中国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