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农民肖继平:我想找生育期短的糯稻品种

□生育期要短,米质还得优

□如何解决糯稻和小麦的茬口问题

今年5月份,记者曾在安徽省怀远县进行精准扶贫驻村调研采访,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与当地农民一同经历了小麦从赤霉病防治到收获的忙碌过程。在众多农民中间,肖继平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大家伙儿都忙着进行小麦采收晾晒、秸秆打捆清运的时候,他却高兴不起来。

不同于村子里的普通农民,肖继平是龙亢农场三分场的职工,他总共承包了79亩地,而他高兴不起来的原因很简单——他的小麦收得晚,产量也低。按理说,农场的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应该更高效,为何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呢?“主要是因为水稻长得慢,收获晚,影响了小麦的生长。”肖继平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肖继平的小麦是农场统一提供的“烟农19”,这是一个在当地已经十分成熟的品种,周围的农民也都在种植。而对于水稻来说,农场是不统一管理的,职工自主选择种植。“我们怀远县是糯稻生产基地,杂交稻在这边没市场,所以我一直种糯稻。”肖继平告诉记者。

但是,摆在肖继平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糯稻的生育期太长。“去年我的水稻要等到11月10号才能采收,小麦种下去已经20号了,而周围种植玉米的农民则要比我们早一个月播种小麦。”肖继平回忆。

当地有一条涡河流经,但由于缺少天然的支渠,大部分农民只能种植玉米。龙亢农场则能够修建沟渠将涡河的水引到地里,所以农场大多种植水稻。不过对于农民来说,这似乎是歪打正着。“玉米比糯稻收得早,所以周围农民的小麦在地里的时间比我们长,他们每亩能够收1000斤,我们最多只能收800斤。”肖继平表示。

这几年,肖继平也在不停地寻找生育期短的糯稻种子,希望能改善一下小麦的情况。“不过我们也没啥资源,找了半天还是这种情况。”肖继平说。在农场,有句土话是“水稻田的小麦收不过老百姓的小麦”。每年,肖继平他们都要将地租和养老金折合成小麦上交给农场,核算下来每亩基本上要交780斤。“去年我还自己往里垫了钱。”肖继平告诉记者。

年初,肖继平从老乡那里购买了几袋“金糯2000”。“今年第一次种,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只能试试看。”肖继平说。明年,肖继平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找到一种生育期短的优质糯稻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