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炭疽病
玉米炭疽病(corn anthracnose) 是一种针对玉米发作的真菌性病害。这是一个常见的玉米病害. 病原菌侵染玉米叶片和茎杆, 引起玉米茎基腐,造成玉米减产。
危害的真菌为禾生炭疽菌 (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属于半知菌亚门。主要为害叶片,变现在:病斑梭形至近梭形,中央浅褐色,四周深褐色,大小2~4×1~2(mm),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玉米炭疽病
病原中文名
禾生炭疽菌
病原拉丁学名
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Ces.)Wilson
病原分类地位
半知菌亚门
病原类型
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玉米
主要为害部位
叶片
目录 |
1形态特征 2为害症状 |
3传播途径 4发病条件 |
5地理分布 6防治方法 |
---|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玉米炭疽病中期病叶分生孢子盘散生或聚生,黑色;刚毛暗褐色,具隔膜3~7个,顶端浅褐色,稍尖,基部稍膨大,大小60~119×4~6(um);分生孢子梗圆柱形,单胞无色,大小10~15×3~5(um);分生孢子新月形,无色,单胞,大小17~32×3~5(um)。有性态为GlomerellagraminicolaPolitis.称禾生小丛壳。
折叠编辑本段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梭形至近梭形,中央浅褐色,四周深褐色,大小2~4×1~2(mm),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
折叠编辑本段传播途径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块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折叠编辑本段发病条件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地,土壤得不到深耕,耕作层浅缺少有机肥;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衰弱,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或长期连阴雨的年份发病重。
折叠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全国普遍发生
折叠编辑本段防治方法
折叠农业防治
1、选用优良品种。
2、实行3年以上轮作,深翻土壤,及时中耕,提高地温。
4、播种或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5、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6、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7、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8、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9、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11、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穴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1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13、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及时清除病株、老叶,集中烧毁,病穴施药。
14、及时喷施除虫灭菌药,防治好蚜虫、灰飞虱、玉米螟及地下害虫,断绝虫害传毒、传菌途径;防止病菌、病毒从害虫伤害的伤口进入而危害植株。
15、高温干旱时应经常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
16、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该病发生的高峰期,即玉米孕穗至抽穗期,不要与雨季相遇。
折叠生物防治
浸种剂
80%抗菌剂402水剂50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捞出晾干即可播种。发病时喷施
2亿活芽孢/ml假单胞杆菌水剂(叶扶力)500~800倍液。
80%抗菌剂402水剂8000倍液。
折叠化学防治
拌种剂
用种子重量用种子0.2%的10%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拌种,堆闷24~48小时后播种。
用种子重量0.7%的50%萎锈灵或50%敌克松或40%拌种双或50%多菌灵拌种。
用5%根保种衣剂拌种,拌种方法:先把药剂加适量水喷在种子上拌匀,再堆闷4~8小时后直接播种。
喷施用药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