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种子基地建设持续推进 已建成现代化基地15万亩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侯冲 李淼)7月27日,四川全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会在德阳市罗江县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四川已建成现代化种子基地15万亩,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产种量、省际间调剂量、外贸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
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四川是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会议明确,加快推进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提供高产、绿色、优质的新品种,为四川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奠定坚实基础。推动种业由产业数量型向绿色效益型转变、由粮食种业为主向粮经饲种业并重、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确保种业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支撑。
近年来,四川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项目》2016年获批,总投资达3.69亿元,建设现代化制种基地27万亩。初步形成杂交水稻、杂交油菜制种优势区,杂交玉米制种优势区和马铃薯良繁优势区。
“川种”优势提升。培育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9家、国家种业骨干企业4家、中国种子协会3A信用企业5家,带动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占全国的20%。
抗风险能力增强。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并实施种子生产政策性保险,目前“两杂”制种保险已实现优势区域全覆盖。去年共提供制种风险保障资金3.2亿元,居全国首位。
生产经营秩序改善。实行“一乡一企”、“一村一品”基地管理模式,推行“企业+专合社+农户”制种模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有效抑制无证生产、违规生产等违法行为。
会议指出,四川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和制种产业仍面临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基地建设分散,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现代化基地极少;基础设施薄弱,田间道路和灌排设施不配套,旱涝保收面积不足50%,适宜机械化操作的面积不足40%;制种比较效益低;项目进度慢,资金使用不规范;监管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对此,会议要求各基地县政府强化主体责任,将种子基地建设与管理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职责;加快基地建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强对制种大县考核和国家级种子基地建设督查指导;着力培育制种大户和职业制种人,发展适度规模化和全程机械化制种;切实加强监管,遏制套购抢购、非法转基因种子生产等行为,确保基地生产秩序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