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APP Store 在中国何去何从?


1

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的揭幕

2016年MIT评出了“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 ,其中DNA应用商店(DNA APPStore)榜上有名,自此开始了国内外讨论在线应用商店的热潮——“在线基因商店,让你更便捷地了解自己健康风险和身体素质。”

DNA应用商店产生的生态链,基本上分析三个问题就能够看清楚:

1. 谁生产基因数据?

2. 谁提供应用技术?

3. 谁向消费者收钱?

在美国,这个产业链中所对应的三个主体是非常清晰的:

1. 基因设备公司生产基因数据;

2. 生物信息公司提供应用技术;

3. 基因测序公司向消费者收费。

也就是说,基因设备公司提供生产基因数据的设备,生物信息公司通过平台提供面向消费者的应用,基因测序公司则直接对接消费者,通过平台提供测序服务、数据存储服务和增值服务等。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DNA应用商店的商业模式,将传统的基因测序服务公司、数据服务公司、上游设备和试剂公司、下游应用场景相关的传统企业,通过一个类似互联网APP Store的平台,把原有的基因测序行业的简单价值链 ,升级为一个BT+IT的复杂生态闭环价值链。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资本是逐利的,寡头是要保持绝对垄断的,DNA应用商店这样的新业态,一定不会让创业公司轻易地形成平台。作为“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之一的DNA应用商店,也必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2

寡头Illumina的“小儿子”:Helix

2015年Illumina CEO Jay Flatley 曾经说过:“基因组学的成本和知识现在到达了一个拐点,我们具有一个重大的机会,来解锁当前个人不能广泛应用的信息。”话语刚落,Illumina公司和私人资本公司Warburg Pincus以及Sutter Hill Ventures就宣布联合扶持一家叫做Helix的消费者基因组学公司,目的是为了使消费者基因组学成为互联网主流的一部分。

Illumina的CEO也将成为Helix公司的董事长,他对外宣称:“你知道苹果的应用商店的意义是什么?它释放了用户方,因为APP是如此便宜易得。”有了Helix,创业公司将不需要再投资开设昂贵的实验室,那些擅长计算机技术的创业者通过与Helix合作,就足够开创自己的基因公司了。

Helix在线产品市场

自此,Helix公司成为了Illumina的“小儿子”。

以基因设备公司为主导的 DNA应用商店已经完成了这个产业链三位一体的整合:

1. 基因设备公司Illumina生产基因数据;

2.Helix平台的合作开发者提供应用技术;

3. Helix公司向消费者进行收费。

然而在商业角逐的道路上,必定会遭遇残酷的竞争,这个小闭环形成的竞争优势已经和Illumina的数据产能绑定在一起了。

3

国内寡头的“亲儿子”: BGI Online和WuXiNextCODE

在基因行业中,永远不乏C2C(Copy to China)的模式。

“BGI Online将会吸引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和数据分析服务厂商,将他们的应用整合到公共平台中,最终打造成为类似苹果的App Store。”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徐讯说。

徐院长的宣言已经公布了作为上市公司华大基因的“亲儿子”BGI Online的定位。尽管如此,BGI Online一路走来,除了采用C2C的模式以外,对于定位和方向一直都处于摸索过程中。究其部分原因,除了换帅不断以外,还有对于战略“踩点”的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华大基因擅长的招式。然而从“定位”到“地位”,BGI Online一直走的都是华大扶持的路线。因为是“亲儿子”,除了“逢年过节送大礼,日常开销花得起”以外,华大基因在效仿Illumina的道路上必然也会大力扶持BGI Online成为中国最大的DNA应用商店。

华大基因BGI Online

相比之下,“准上市公司”药明康德直接就生了一个“洋儿子”。通过6500万美元的现金直接收购了NextCODE Health,经过一年的整合,诞生了一个混血的“亲儿子”——WuxiNextCODE。紧接着药明康德发布了首款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产品——康码,用户只须提供2ml唾液,就能通过当前最先进的全基因组测序及解读,获得一份权威的健康报告,并通过配套的App全面了解并掌握自己的身体“密码”。同时还发布了中国首个精准医学大数据云平台——明码云:提供一站式易学好用的基因分析平台。据官方发布称,这套分析平台已经处理了超过35万人的全基因组数据。

康码

从目前国内的几家基因巨头来看,华大基因最有可能实现C2C模式,随着上市以后国家政策的扶持来看,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三年实现DNA应用商店的生态。

由此看来,无论在互联网时代还是生命数据时代,基因巨头的敌人永远都是“时间”而不是“市场和技术”。刚刚挤入第一梯队上市公司的华大基因,未来还将面临其他行业的巨头入侵以及颠覆模式的同行基因大数据公司的渗透。

4

互联网巨头入侵的“干儿子”:碳云智能

互联网巨头们对DNA应用商店的关注,起源于对于基因数据存储的介入。2014年3月,Google就推出了第一款针对DNA存储和应用的产品Google Genomics。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云存储和计算还没有发展起来,当时的数据传输非常慢,科学家们只能通过快递和专人来运送磁盘和U盘,后来亚马逊看到了这个市场需求,开始提供AWS云服务。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千人基因组计划”的结束,亚马逊和谷歌率先在DNA数据云存储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随后IBM、微软等巨头相继加入,由此也引发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谁有资格保管这些重要的基因信息。

就在这个问题悬而未决之时,人类DNA数据存储服务市场开始了飞速的增长,精准医疗的推进也促使大量的DNA数据从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源源不断的流向互联网巨头们提供的云存储市场。

投资银行FBR Capital分析师丹尼尔·艾维斯(Daniel Ives)称,仅在2015年, 全球基因组云存储市场规模就达到了1~3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该数字将增长到10亿美元。届时,整个云计算市场年营收将增长到500亿至750亿美元。

海量的基因数据信息,也催生了一大批新生的数据服务公司,例如SevenBridges Genomics,Tute Genomics,DNANexus和NextCODE Health,这些公司从诞生到成熟基本上都选择了“站队”。在这个队列的背后,Google和亚马逊是最大的两支队伍。

在这个互联网巨头引导的产业链里面,我们也能看到DNA应用商店生态链三位一体的整合:

1. 互联网巨头提供基因数据;

2. 数据服务公司提供应用技术;

3. 互联网巨头向消费者收费。

在这个互联网巨头+基因大数据公司模式里面,国内的碳云智能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期待的范例。从天使轮7亿融资到A轮10亿融资,这家带着光环的创业公司有着足够多的“故事”告诉投资人和媒体,碳云智能不仅是一家创业公司,还是一个巨大的DNA应用商店平台和投资平台。如果抛开一切华丽的外衣,我们依旧只看三个问题:

1. 谁生产基因数据?

2. 谁提供应用技术?

3. 谁向消费者收钱?

碳云智能上线的“觅我”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收钱,提供应用技术的企业都是旗下投资的“亲儿子”,最终承接生产基因数据的供应商毫无疑问会是华大基因或者众多的测序服务“华小”。这样形成的闭环产业链表面上对外是华大基因完美的市场互补,但是在基因行业的消费市场没有爆发前,在其他产业还未通过基因数据服务公司低门槛进入基因行业前,存量的市场是喂不饱碳云智能的。最终导致的后果将会是在现有的基因公司市场业务上切下一块肉来喂饱这个“胖孩子”。

碳云智能觅我产品

未来的三年,如果互联网巨头发现这样的“干儿子”还需要独立孵化数千家以期实现数据变现的话,这些狼一样的互联网公司会毫不犹豫地让众多的基因大数据公司开始仿效美国进行“站队”划线。

用王俊的话来说:生命是一场旅程,基因是生命的起点,不是生命的终点。有人称:也许碳云智能在走一个闭环的圆圈,弧线永远是它的决心,没有终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