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给阿根廷带来巨大农业危机

07月13日讯,广阔的草原 、成片的牛群、牧牛的农场主,如果再给你一个地理坐标——南美洲,你会不会联想到这是哪里?没错,这只是阿根廷草原上的一角而已。无论你是否从事农业,相信都会对阿根廷农业有过了解,特别是在高中教科书的帮助下,对阿根廷农业留下了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印象。

阿根廷农业拥有很大的先天优势。作为主要农业区的潘帕斯草原,土壤肥力保持得很好,阿根廷农民花在化肥上的钱很少。其次,穿过潘帕斯草原的帕拉纳河成为了高效的运输线。凭借着先天优势和一系列先进技术的投入,阿根廷成为了全球农业出口大国。而现在,阿根廷的农民已经被逼上了悬崖,这可能是阿根廷遭遇的最大的农业危机。

农业大国的崛起

阿根廷农业的崛起可以上溯至20世纪70年代大豆的兴起。阿根廷大豆最早是由阿根廷国家科学院引进来的,当时只是众多外来农作物中的一种,产量也只有每公顷1~1.2 吨。后来经过阿根廷科学家的不断改良,大豆逐渐适应了阿根廷的气候,产量直线上升,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最终搭上了大豆贸易这艘巨轮。

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在全国推广大豆免耕直播种植。这种方式改变了“种地必先耕地”的传统,把以往种植季残留秸秆枯草留在地表,然后通过特殊的播种机把大豆种子撒播下去。阿根廷一项研究显示,相较于少耕或深耕种植,免耕直播能够有效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含水量,如果再配以和玉米轮作种植,大豆单位面积产量能够提升至少30%。

经过与犁耕土地的对比实验证明,大豆产量与播种时土壤中水储存能力有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免耕直播能提升土壤中水渗透率和存储能力,因此能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阿根廷农牧业科技研究所研究员卡罗丽娜·阿尔瓦雷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阿根廷于1996年开始种植抗草甘膦大豆(草甘膦是广泛使用的许多除草剂中的有效活性化学成分),阿根廷成为全球率先采用转基因作物的几个主要国家之一。转基因技术的使用使得采用免耕技术的大豆种植面积从1993年时的不到100 万公顷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万公顷。

在2015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下滑的情形下,阿根廷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还在显著增加。在过去20年,阿根廷转基因作物的总收益达到1629亿美元,阿根廷成为全球农业出口大国。

危机

长期以来,阿根廷经济发展战略总在农业出口优先的“外向型战略”和出口替代工业化为特点的“内向型战略”之间摇摆。阿根廷拥有发展出口农业的诸多有利条件,然而,相较于农业部门出口规模和竞争力,阿根廷工业出口却发展滞后,弱势明显。
以大豆为例,阿根廷国内对于大豆的需求量非常小,同时,经过实践证明,即使阿根廷的大豆需要绕过半个地球到达中国,阿根廷的豆农依然可以赚钱。所以,阿根廷国内大豆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然而,阿根廷人喜欢吃的牛肉大部分都是用潘帕斯草原的草喂出来的。

阿根廷政府一方面为了抑制大豆的种植面积,改变大豆生产在农业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的格局,另一方面则希望借此增加税收收入,加大政府对公共产品的补贴力度。2008年,阿根廷政府对农产品出口税进行调整,并实行浮动税率。此政策一出台即遭到阿根廷农业团体强烈抗议,由此爆发了大规模的罢工、游行事件。

2015年底,阿根廷新任总统马克里上任,作为阿根廷农业振兴计划的一部分,宣布取消除大豆外所有农牧业产品出口税,同时把大豆出口税率由35%下调至30%。在全世界大都在对农业进行补贴的情况下,阿根廷政府对农业还在实行“苛税”,实属罕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依赖农产品出口的阿根廷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阿根廷政府目前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农业,而是如何优化经济结构以抵御外部风险。

优化

阿根廷农业从事人员非常重视高科技,他们只有紧跟科学发展的潮流,使用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否则就没办法跟别人竞争。阿根廷在过去的40多年里流失了40多万农民,这就是为什么阿根廷农场面积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经营农场的人逐渐变成了职业“包工头”,他们像开工厂一样搞农业,每个环节都精打细算,力争提高效率。很多农场没有自己的机械化设备,无论是播种机还是收割机都去专门的公司租。租来的这些大型机械都配备了卫星定位(GPS)系统,几乎不需要人来操作,一天24 小时都可以工作。面对转基因技术的使用问题,阿根廷政府也做出了回应。2016年,在一次中国记者见面会上,阿根廷生物产业副国务秘书马里亚诺(Mariano Lechardoy)、阿根廷使馆农业参赞埃尔南·维拉(Hernan Viola)、阿根廷国家农业质量卫生局农业生物安全科科长西尔维亚(Silvia Passalacqua)等直面回应了多个关于阿根廷转基因农业的疑问。

阿根廷被转基因毁了吗?

事实是,2015年,阿根廷以2450万公顷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在第三名,比2014年的2430万公顷稍有增加,而阿根廷总的粮食种植面积不过3000万公顷。

文章来源:金投网

(责任窦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