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将对纳入试点建设的产业集群实施末位淘汰
2013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单位工作座谈会召开
加强试点带动作用 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
2013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单位工作座谈会12月1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丰台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石家庄药用辅料与制剂产业集群、太原不锈钢产业集群等29家入选2013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的产业集群代表齐聚一堂,分享各自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心得,共同探讨创新型产业集群未来的发展方向。
科技部火炬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志宏在会上透露,今后,科技部火炬中心将继续有序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按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两类不同定位,指导集群规划、完善运行机制、健全服务体系,遴选具有成长潜力的产业集群,开展第二批试点建设。同时,将对纳入试点建设的产业集群实施末位淘汰。
产业集群建设稳步推进
2011年7月,科技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实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建设工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这一目标,科技部设定了遴选试点与培育示范两个步骤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2011年,科技部从74家申报单位中遴选出首批41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单位;2013年6月,科技部发布《关于认定第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通知》,认定北京中关村移动互联网等10个产业集群为第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近日,又发布了2013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29家产业集群入选。截至目前,共有10家产业集群进入试点示范建设阶段,61家产业集群进入试点培育阶段。
随着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的推进,各地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目前已有超过90%的省级政府把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建设纳入到与科技部的工作会商内容。全国性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正在全面有序地稳健推进。”张志宏说。
如今,通过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我国已经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有效地提升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有力地支撑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此次入选2013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名单的29家产业集群都已发挥出明显的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成为其所在城市及高新区的支柱产业和发展重点,是国内相关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创新策源地。
其中,石家庄药用辅料与制剂产业集群目前聚集了相关生产企业93家、研发企业21家、批发零售企业61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8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上市公司5家、国家创新型企业3家,2012年集群企业资产总额达600.32亿元,集群企业总产值达404.97亿元,集群销售收入达424.14亿元。昆山小核酸产业集群目前已集聚了30多个小核酸领域的相关企业和项目,实现工业总产值1200万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小核酸的液相合成,其中长小核酸(11mer)已经可以进入100克到公斤级的生产。北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内有制造企业446家,15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2013年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预计将达570亿元,年均增速20%以上。
集群建设能力仍有待提高
张志宏指出,目前我国在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系统研究(包括建设模式、顶层设计、推进机制和政策举措等)不够深入;各集群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差异较大,集群的发展定位和实施目标缺乏科学规划;集群内产业协同创新的抓手不够完备,合作共赢的协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局级调研员修小平表示,通过对进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和培育阶段的产业集群调研发现,各产业集群有关单位在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得还不够。政府搭建平台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设非常重要,除了通过提供引导基金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以外,还要加大风险投资,引导社会资金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
据悉,为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建设,首个国家863计划成果与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的对接会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举行,并促成“无人机遥感网络体系关键技术”、“高精度轻小型航空遥感系统核心技术及产品”等国家863计划成果与武汉东湖示范区企业成功对接,使武汉东湖示范区成为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国家863计划成果的惟一对接地;对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内项目,科技部加大支持力度,2013年安排各类资金支持超过1.7亿元;把创业孵化、成果转移、高企培育等纳入集群评价指标;对未通过试点认定的产业集群,提出书面反馈意见和改进建议。
机制引导 推进集群建设
今年2月,在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科技部制定并发布了《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认定管理办法》及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引导和促进集群产业链的骨干企业、相关企业、研发和服务机构,围绕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强化集群产业链,建立分工协同的创新体系,包括健全推进机制、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和整体协同力;突出集群的产业特色和在细分领域的权重,促进集群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资源凝聚力。
张志宏表示,未来,科技部火炬中心将根据产业集群所处的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问题,按照“举一带二进三促四”的基本思路有序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
“举一”即举起一面旗帜。把1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作为推进、带动、辐射集群建设与发展的旗帜。通过交流、观摩、开展跟踪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树立和推广成功模式。
“带二”即探索两类模式。针对61个试点(培育)单位,按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二类不同定位,指导集群规划、完善运行机制、健全服务体系,遴选具有成长潜力的产业集群,开展第二批试点建设。
“进三”即推进三个体系。一是建立常态工作体系;二是修订完善指标体系;三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健全集群产业链,强化各类机构的协同创新,提升服务能力,建立高效、便捷、经济的产业链协同机制。
“促四”即促进四个结合。一是把集群建设理论和试点实践相结合,二是把集群试点培育与试点建设相结合,三是把集群试点工作与政策资源相结合,四是把集群试点推进与评估淘汰相结合。根据集群数据统计和试点成效,进行年度监测、评价和验收;对纳入试点建设的产业集群实施末位淘汰;对纳入试点培育的,给予适时指导,促进其科学、规范和快速发展。
修小平透露,明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将组织加大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对外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产业集群建设经验,按季度组织集群培训。修小平表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要强化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优化科技服务平台,各地政府要加强对当地产业集群的了解,做好集群内项目的支持申报工作,确保集群内重点项目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记者崔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