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水稻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农业部水稻专家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处于抽穗灌浆期、中稻处于分蘖期、一季晚稻处于移栽返青期、双季晚稻处于播种育秧期。据中国气象局预测,未来十天江淮、江汉、江南大部仍有持续大到暴雨天气,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4-8成。针对当前不同稻作类型所处生育阶段和生产特点,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在召开全国早稻生产形势与中晚稻苗情分析会基础上,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长江中下游水稻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早稻生产
今年早稻秧苗素质好、成秧率高、基本苗足、成穗数有保障,但生长后期雨水偏多,日照时数减少,个体生育进程延缓。要加强分类指导,确保安全成熟,实现颗粒归仓。
一是管好水。近期雨水较多,受淹田块要尽快排水露田,促进根系恢复生长活力,防止倒伏。灌浆结实期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以湿为主,保持植株根系活力,后期切忌断水过早,防止出现早衰和高温逼熟。
二是补粒肥。对长势较弱、易脱肥早衰的三类苗田,一般每亩施用尿素1-2公斤,或施用叶面肥,增强后期叶片光合能力,促进籽粒灌浆结实。
三是防病虫。加强监测预警,强化以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纹枯病等为重点的病虫害总体防控,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
四是适期收。一般在齐穗后25天左右、全穗失去绿色、颖壳90%变黄时收获,防止出现“割青”。大力推进带秸秆粉碎装置的机械化联合收脱,提高收获效率。
一季稻生产
据调度分析,今年一季稻栽插期普遍早于往年,返青活棵快,发苗较足。要做到因苗施策,合理控制群体,搭好丰收架子。
一是加强水分管理。受淹田块要及时、分次排水,结合洗苗轻露田,及时补追速效氮肥。早栽田块分蘖后期要提倡早晒田,控制高峰苗数,提高分蘖成穗率。
二是科学施用肥料。受淹田块要补施一次肥料。迟栽田块要早施分蘖肥促早发,搭好丰产苗架。施用穗粒肥要在群体高峰苗已过,叶色明显褪淡显“黄”时进行,根据不同栽培方式、品种和苗情合理施用。要增施钾肥,切忌盲目增施氮肥,造成后期贪青晚熟。
三是搞好病虫防治。加强破口至抽穗期前后的混合用药总体防治,重点防治好“两迁”害虫、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
四是防范高温热害。部分地区一季稻茬口提前,特别要注意防范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高温热害。抽穗时如遇持续超过35℃的高温,田间要保持深水层,以水调温,降低穗层温度。也可采取叶面喷施磷钾肥的办法,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减轻或缓解危害。
双季晚稻生产
一是合理选择品种与播栽方式。机插晚稻要选用早中熟品种,降低后期遭遇“寒露风”风险。提倡采取湿润稀播壮秧移栽和塑盘育秧抛栽方式。
二是及时防范洪涝灾害。秧田期如遇暴雨洪涝,要及时抢排积水,同时适当保持浅水层,防止雨后升温过快造成青枯死苗。
三是统筹安排茬口衔接。根据早稻生育进程确定播种适宜期。早稻让茬迟的地区,可能造成晚稻秧龄过长、叶片徒长,应适度稀播,减少化控药剂用量。同时,施好“送嫁肥”、打好“送嫁药”,促秧苗健壮、栽插后早发。早稻让茬后要及时抢时栽插,以密补迟,插足基本苗,采取促早发管理措施,加快生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