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稻瘟病重大突破!发表高水平文章获奖1350万,剧情却反转了……
农财君说,今天偶不仅被王者荣耀蒸发的1000亿炸醒,还被一篇文章的标题惊醒。《一篇论文获奖1350万!值不值?网友吵翻了!当事人回应说…》,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1
《CELL》主刊论文零突破
6月29日,全球顶尖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布了四川农业大学为通讯单位、水稻所陈学伟教授为通讯作者,李伟滔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朱紫薇、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awsheng Chern博士、水稻所尹俊杰博士、硕士研究生杨超和冉莉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的一篇论文,该杂志2016年SCI收录影响因子达30.41。该篇论文名为“A natural allele of a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rice confers broad-spectrum blast resistance”(一个转录因子的天然变异赋予水稻对稻瘟病的广谱抗性),该文实现了四川农业大学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高校在《CELL》主刊发表论文的零突破。
稻瘟病,世界难题,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3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都可发生,而且它在水稻的各个生长环节都可能发生,所以防治非常困难,一般只能靠施药或者使用抗病基因改良的种子。一直以来,科学家致力于发现不同的抗病基因,导入材料中形成具有抗性的水稻品种,但是,随着病源菌进化,抗病基因也需要不断迭代更新,不然就会失去作用。那么,此次登上《CELL》的陈学伟研究团队取得了哪些突破?
牛逼一
陈学伟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水稻的天然变异位点——编码C2H2类转录因子的基因Bsr-d1的启动子,其作用正是有效提高对稻瘟病的抗病免疫能力,这一位点是水稻本身存在的,纯天然的,不是外在的导入变异,这非常罕见。
据陈学伟介绍,论文登上《CELL》,主要是因为以下突破:一是发现的天然变异位点极其难得,这一变异位点在提高抗病性的同时,对产量性状和稻米品质没有明显影响,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二是清楚完整揭示了抗病调控机制,发现的新抗病调控机制在水稻等植物中尚属首次。
论文中的图片
牛逼二
该项研究描绘了这个天然变异位点的“作用路径”,分析了它究竟如何与上游基因发生作用,并如何作用于下游基因的“全路径”:C2H2转录因子和其上游的MYB转录因子通过协调减弱过氧化氢的降解来提高广谱抗病性。这对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相关新型抗病机理研究也提供了重要借鉴。
论文审稿专家们评价“This outstanding body of work provides the rare combination of findings that will carry a high impact to both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ers.”(这是一项罕见的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人员都具有很高影响力的杰出研究成果。)
中为陈学伟
牛逼三
陈学伟表示,2011年他从美国回校组建实验室就投入到此项研究中,其研究的难点在于变异位点用传统经典方式不容易鉴定出来,后来使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才找到这个变异位点。而且这个位点不在一般人认为的编码区,而在启动子区域,这也为发现它增添了更大难度。
据了解,本研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四川省百人计划”、“四川农业大学学科建设双支计划”、“四川农业大学杰出青年培育计划”和“四川农业大学引进人才启动经费”等项目的资助下,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完成。
《CELL》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顶尖学术期刊,与《Nature》和《Science》并列,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据统计,截止本论文发表之前,我国在Cell主刊上发表涉及植物研究的文章共有8篇,其中研究论文6篇,涉及水稻的研究论文仅1篇(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完成)。全国农业类高校共发表5篇,其中研究论文4篇;国内单位作为第一通讯单位的仅2篇(中国农业大学,1篇与拟南芥相关,1篇与动物相关)。
2
陈学伟其人其事
这次发表文章中使用的研究材料叫“地谷”,这个材料,颇具传奇色彩,陈学伟从1997年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开始和它结下不解之缘,“这个材料是当年陶家风老师那一辈从其他地方引进回来的,具有高抗性,水稻所很多人都研究过它。”
这个材料也是李仕贵教授当年做博士论文的材料,而李仕贵教授的博士论文《水稻几个重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2000年成功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开创了四川农业大学第一。“我的硕士论文其实就是在李老师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行的。”陈学伟说。师从周开达院士、朱立煌研究员和李仕贵教授,陈学伟的学术之路起点不俗。硕士一年级下半年,陈学伟就非常幸运地被送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所联合培养。当时,周开达院士在水稻育种上成效卓著,中科院朱立煌老师则是当时水稻界分子生物学的开山大师。
2004年他赴美先后在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著名植物病理学专家Pamela Ronald教授的指导下,继续从事水稻抗病性研究,着力点是抗病分子信号转导及抗性机理研究,研究期间,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绩,他先后在PNAS、PloS Biology等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申请获得专利多项。
“经过多年的积累后,重新来审视地谷这个材料,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2010年在决定回水稻所组建水稻重大病害理论与应用研究室后,他就委托李仕贵老师帮他准备材料。2011年回国后,新的研究正式拉开帷幕,一投入就是6年。
论文中的图片“我们这个研究是在前人基础上的才得以展开的。”陈学伟介绍,国内外对不少水稻都进行了基因组测序,这为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提供了基础。他们将地谷和基因组已经测序的66份非广谱抗病水稻进行分析,终于发现了这个处在极易被忽略部位的具有广谱抗病性的天然变异位点,这是地谷具有广谱抗病性的重要原因。
“下一步还会继续深入下去,比如要搞清楚如何去激发的这个变异过程,把这个过程弄清楚。”对陈学伟来说,论文发表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还有很多的未知等着他们去继续探索。
据了解,1990年,尽管中考特别优异,陈学伟却因身高缘故落榜中专,1993年,考大学时,分数超过了重点线,但再次因为身高的缘故,没有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在表彰大会上,陈学伟的发言满满都是“感谢”二字,“这并不是个人的成绩,而是团队的殊荣。走到现在,我受到关爱太多了。我的义父李明宽小时候救过我的命,而且一直鼓励着我、关心着我,没有他的恩就没有我的今天……在川农的时候,周开达、李仕贵、黎汉云等几位恩师对我关怀备至;在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求学期间恩师朱立煌先生对我精心指导,陈受宜先生、翟文学老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我回国工作期间,这几位恩师对我的工作一直特别关心并给予鼎立支持。”
3
争议源起于表彰大会
在农财君看来,陈学伟老师的故事非常励志,甚至有些传奇色彩。这样一位学术达人带领团队有所作为应是可喜可贺的事,然而很快在网络上出现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出自这次表彰大会。
据了解,6月30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员成立96周年暨表彰大会上,四川农业大学设置特别环节,对此事进行了表彰,发出共计1350万元的奖励和支持经费。
1350万元怎么分的
副校长朱庆宣读了表彰决定。文件规定,依据《学科建设双支计划》,确认陈学伟和李伟滔作为第二层次人选,连续五年每人每年资助25万元,一次性特支后补助50万,共计300万元。列入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单列资助陈学伟和李伟滔团队条件建设费和专项科研经费每年200万,5年共计1000万元。依据《教职工奖励办法》,单列奖励论文作者50万元。依据《关于调整基础性绩效工资和生活补助发放标准的实施方案》,提高陈学伟研究员基础绩效工资标准,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档次执行。依据《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管理办法》,特聘李伟滔副研究员为教授二级岗。根据学术团队建设的实际需要,特配陈学伟和李伟滔专职科研助手每年2名,5年共计10名。
李伟滔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荣廷昭院士、校党委书记邓良基、校长郑有良共同向陈学伟、李伟滔课题组颁奖。水稻所所长李平发言,他表示,从2009年1月15日学校首届教职工奖励大会上学校号召大家开展高端学术研究,培养高端学术人才,培育高端学术成果以来,水稻所一直在苦寻破题之策。此次陈学伟研究团队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今后,水稻所将从人才队伍建设、团队建设、条件建设等方面寻求新突破,进一步提升水稻所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综合实力。
然……鹅……1350万元引起了一番风波
据四川日报报道,重奖消息传出后,有微信公众号推送了名为《一篇Cell论文重奖1350万,你怎么看?》的文章,文章中称,科学家需要奖励,科学家也需要荣誉,然而因为发表了一篇高分期刊的论文而获得成百上千万元的重奖,这种评价导向可能不利于科研本身的健康发展,也严重影响年轻一代科学家做科研的态度,甚至由此滋生为拿奖金而发论文、为写论文而做研究的倾向,甚至不惜学术生命,干起造假、抄袭的买卖。
该公号认为:“把发论文变成政绩工程,过分崇拜刊物,不看内容,迟早会出问题。”随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一篇《Cell》论文值不值1350万”的讨论。
7月3日,当事人之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所长李平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题为《关于Cell论文学校奖助的那些事》一文,对“1350万”进行了解释。这才使得网评风头有了转向。
@PNR小睿是幼儿园扛把子:我感觉值,比那些明星一下赚那么多钱来的值!支持科研!
@多读书少说话18:每次娱乐新闻都有人在那喊,明星赚钱多,对科学家不公平。好了现在科学家刚拿点经费你们又开始质疑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lxy:顶级期刊发表文章,说明文章质量很高。 难道在大众眼中,所有研究人员要甘于清贫?
1350万元对于艰苦的科研工作来说,是否算多?
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王丰表示,陈学伟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属于基础性的研究,能否对选育品种时提高稻瘟病抗性还需要更多的实践。1350万元基本是作为陈伟学教授及其团队后续的科研经费,并不是装入自己的口袋。这个奖金具有导向作用,希望大家并不要过多关注奖金,要关注科学家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林青山表示,这个研究成果阐述了籼稻材料地谷中的广谱抗稻瘟病的基因Bsr-d1的有关机理,要投入实际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1350万元的奖金,对于水稻科学研究领域是一件好事,表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对水稻研究成果的重视和认可,将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有关的研究。
亲,你觉得呢?请留言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张俊贤)、21世纪经济报道、四川日报(ID:scrbgfwx)、封面新闻APP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