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取得优异成绩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2016年生物和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中国科学院相关实验室取得优异成绩。
包括其他部门主管、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建设或参与建设的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中科院共有21个实验室参加了评估,占全国的28%。其中,分子生物学、膜生物学、神经科学、生物大分子、细胞生物学、新药研究、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7个实验室获得优秀,占全国优秀实验室的35%;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等11个实验室获得良好,2个实验室需整改。从总体上看,中科院90%的实验室在这次评估中获得优秀和良好成绩,没有被摘牌的实验室。
在5年评估期内,中科院生物、医学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重点学科方向加强队伍建设,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这批实验室拥有固定人员2052名,其中研究员524名,院士47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6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25个。人员中包括新增院士6名、国家杰出青年42名、创新群体4个。承担项目4845个,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3项,发表SCI论文8610篇、出版专著60部,获得国内授权专利1249项、国际专利135项。
中科院这些实验室在评估期内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如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神经胶质细胞方面的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期刊,成果入选2013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现小胶质细胞调节中枢神经元视觉功能的科研论文发表在《发育细胞》上,在2013年《神经元》期刊25周年回顾中被评选为该领域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工作(排名第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解析了30nm染色质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为科学界近四十年来处于未知的关于染色质折叠这一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答案,研究成果写入国内外生命科学主流教科书;解析了重要致病病毒全颗粒晶体结构,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手足口病毒EV71、CVA16等。
此次评估发现,中科院部分实验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竞争力,进一步挖掘科研潜力,进一步得到依托单位支持。
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在评估前与相关实验室和依托单位一道,按照科技部和评估执行机构要求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这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力争取得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