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口岸进口油脂“短斤少两”批次高达88%
央广网温州消息:浙江温州检验检疫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温州口岸共进口17批次植物油3.66万吨,检出短重共计15批181.6吨,短重批次高达88%,涉及货值20万美元。其中短重超过5‰的有8批次,涉及金额12.6万美元,重量鉴定不合格批次率达47%,同比批次增长7倍,金额增长4.7倍,温州检验检疫局及时出具了重量鉴定证书,帮助企业成功索赔。
据了解,导致进口植物油密度虚高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点温度检测密度存在虚高。植物油基点温度密度是体现油品常规温度下的密度特性。二是采用密度温度系数不同。植物油密度并非是一个常量,会随油温变化而变化,一般成反比例关系。密度温度系数就是油脂温度每变化1℃其密度的变化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进出口商品容器计重规程——第2部分:动植物油岸上立式金属罐静态计重》(SN/T2389.2-2009),我国采用的植物油密度温度系数为0.00064,使用不同的密度温度系数计算实测油温下的密度也会大相径庭,而且计算结果差异会随着实测温度与基点温度距离扩大而越来越大。因此,实到重量并非“真多”,而是发生“短少”。
进口植物油频频“短斤少两”,严重损害了国内收货人的合法权益。针对密度虚高引起的进口植物油短重欺诈,检验检验部门建议国内收货人可从以下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一是在签订贸易合同时,买方可以把检验检疫部门的密度指标写进合同条款,以此密度计算提单数量。如卖方对此有异议,双方可申请都认可的独立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测,这对买卖双方是公平合理的,不能任由卖方制定密度数据。
二是力争以卸货港岸罐计量数作为最终付款依据,以降低贸易风险。
三是探索设立进口植物油脂(大宗散货)商品贸易相关方黑名单制度,建立进口植物油风险预警机制。收货人发现因密度虚高导致进口植物油短重后应第一时间向检验检疫部门报告,必要时通过外交谈判解决贸易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抽样、检测和计算方法,减少贸易各方的争议。对进口动植物油脂检验多次不符合合同规定的供货商、中间商、船方及装货港等列入黑名单,在系统内及时通报涉嫌贸易欺诈等不合格情况,防范贸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