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袁广坡的“粮老板”之路(图)

“袁广坡我不干了!你来看店收粮食吧!”

6月25日14时,袁广坡刚走进自己的门面房,就听见媳妇儿一通抱怨。

“俗话说‘粮食不能见分’,只要有足够大的收购量,一分利也是很客观的利润。”袁广坡解释,“现在是收小麦的旺季,早上四五点就有送来粮食的,粮站要忙到凌晨一两点,店里全靠媳妇儿张罗。我主要跑外围,联系粮食销路。”

确实,袁广坡的摊子不小。他不仅有门面房做着农村淘宝的生意,而且成立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辖三个分公司,业务广泛,包括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土地流转、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销售、农机配件等。

仅粮油购销这一块,他就上了四个立筒仓、一个简易粮仓、一个标准粮仓,仓储量达到了9800吨,明年他还计划再建一所5000吨的标准仓,这样他的储粮能力将会达到14800吨。

“以前,像袁广坡这样走村串乡收购粮食的人,被俗称为‘粮贩子’。其实,他们正规职业名称叫“粮食经纪人”。在平顶山,粮食经纪人约有300到400人。现在,他们已成为国家储备、托市收购和企业商品粮源的主要提供者。”中储粮平顶山直属库主任王玉生告诉记者。

如今的袁广坡被称为大老板,手头的流动资金动辄上千万。而入行前,他只是个修理三轮摩托车的手艺人。修车闲聊中,他得知这行利润可观,2000年果断转行收起了粮食,一天就有几百元利润。

2005年,玉米成熟时,当地下起了连阴雨,玉米霉变程度高,饲料厂都不要。别人都在愁销路时,袁广坡找准了淀粉厂和酒精厂,以每斤0.45元收购,以0.5元的价格卖出,一下子挣了十几万。有了资金积累,他开始把三轮摩托车换成十几吨的卡车,扩大收购规模。

随着粮食收购量越来越大,他发现袋装收储费时费力,误差大。2008年夏收时,他投入两万多元,购入了地磅,成为叶县粮贩中第一个使用地磅的人。有了这个便利条件,到他这里卖粮的农民络绎不绝。袁广坡又大赚一笔后,在自己门面房后面建起了一座2000吨的简易库房。后来,他又按照国家标准,建起了叶县粮贩中第一个1000吨的标准化粮仓。

此后,越干越大的的袁广坡还自费购置振动筛、运输机、色选机等设备,并对收购的小麦进行容重、水分等指标的检测。为了更高效的售粮,从2016年开始,他又带头建设了四个机械化立筒仓,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此外,他还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绝不给农民打一张白条。

良好的信誉、方便快捷的收粮方式,使袁广坡获得了稳定的粮源,而经过检验和初步整理的粮食,也广受中储粮、面粉厂、淀粉厂、饲料厂等顾客的欢迎,袁广坡实现了华丽的转型升级,从“粮贩子”成为一名注册资金千万元的粮食购销企业的老板。

王玉生坦言,虽然外界对粮食经纪人的认识褒贬不一,但他认为在粮食产区,粮食经纪人缓解了农民卖粮难,加速了粮食流通,有效的补充了国有粮食企业的仓容。同时,小车变大车,少量变大量,便于国有粮食企业集中收粮。

今年,袁广坡自筹资金500余万元,从银行贷款500万,以千万的资金规模收购小麦,截至发稿时,他已经收购了8000多吨小麦。今年小麦质好价优,等待他的又将是个“丰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