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黏虫防治措施
据监测,今年黏虫成虫的数量高于往年,要密切监视,掌握黏虫的防治措施。
黏虫是一种以危害粮食作物和牧草的多食性、迁移性、暴发性害虫。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大发生时可把作物叶片食光,而在发生年份,幼虫成群结队迁移时,几乎所有绿色作物被掠食一空,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成虫对糖醋液和黑光灯趋性强,幼虫昼伏夜出危害,有假死性和群体迁移习性。黏虫喜好潮湿怕高温干旱,相对湿度75%以上,温度23-30℃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存活。但雨量过多,特别是遇暴风雨后,黏虫数量又显著下降。在玉米苗期,卵多产在叶片尖端,成株期卵多产在穗部苞叶或果穗的花丝等部位。边产边分泌胶质,将卵粒黏连成行或重叠排列黏在叶上,形成卵块。
玉米田黏虫的防治措施是:
在南方黏虫可顺利越冬地区压缩小麦种植面积,可压低越冬代及一代虫源数量,秋季在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田结合中耕培土,锄草灭荒,对控制三代黏虫效果明显。
从黏虫成虫羽化初期开始,用糖醋液、黑光灯或枯草把可大面积诱杀成虫或诱卵灭卵。
在玉米、高粱苗期百株有幼虫20-30头,或玉米生长中后期百株有幼虫50-100头时,就应施药防治。在幼虫3龄以前,每公顷用灭幼脲1号有效成分15-30克,或灭幼脲3号有效成分5-10克,加水后常量喷雾或超低容量喷雾,田间持效期可达20天。也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菊脂类杀虫喷雾防治。
黏虫天敌有蛙类、鸟类、蝙蝠、蜘蛛、线虫、螨类、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寄生菌和病毒等多种。其中步甲可捕食大量黏虫幼虫,黏虫寄蝇对一代黏虫寄生率较高。黏虫黑卵蜂对卵寄生率较高,在有些地区黏虫卵索线虫对黏虫幼虫寄生率很高,麻雀、蝙蝠可捕食大量黏虫成虫,瓢虫、食蚜虻和草蛉等可捕食低龄幼虫,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注意保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