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保费10年增长7倍

“以前,我们的收成怎样主要看老天爷,现在不同了。”辽宁省朝阳市波罗赤镇波罗赤村的农业大户申明义告诉记者,从2013年至今的5年时间,他每年都买农业保险,自打那以后,无论“风云变幻”,总能锁定稳定的收入。面对天灾,农民也不再像以前那么焦虑了。

随着农业保险的发展和普及,“靠天吃饭”的现象正在逐渐改变。保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增长了7倍,而其提供的风险保障则增长了近20倍。

传统农业保险、农业指数保险以及多种创新型保险正在为农业提供全方位保障;支农支小的保险资管产品和保险产品,让农民融资不再难。保险正在成为农民收入的“稳定器”,成为农村金融的重要力量。

“过去看天,现在看保险”

几乎每一场自然灾害都会给农业带来严重伤害。

以辽宁为例。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数据发现,2013年,辽宁省发生了局地特大洪涝灾害,仅抚顺市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就达30790公顷,成灾面积达到21760公顷,绝收面积9750公顷。2014年,辽宁又遭遇63年来最严重夏旱。截至当年8月10日,全省作物受旱面积2429万亩,其中干枯262万亩,重旱783万亩,轻旱1384万亩。

“地种得好不好看农民,收成好不好则要看天。”申明义表示,过去一旦遇到灾害,农民也只能干着急,承受巨大损失;而现在,如果遇到自然灾害等问题,保险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损失。正可谓“过去看老天,现在看保险”。

辽宁省朝阳市从2009年开始开展农业保险,经过几年的实践,农户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到2015年,大田玉米投保面积达551万亩,投保率达97.45%。“农民切实感受到了保险带来的好处,所以都愿意投保。”申明义表示。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快速发展,提供的风险保障越来越高。保监会的相关数据表明,2007年至2016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长到417.12亿元,增长了7倍;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从1126亿元增长到2.16万亿元,10年间增长了近20倍。承保农作物从2.3亿亩增加到17.21亿亩,增长了6倍,玉米、水稻、小麦三大口粮作物承保覆盖率已超过70%。农业保险开办区域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承保农作物品种达到211个,基本覆盖农、林、牧、渔各个领域。

2016年,也是2007年以来农业保险赔付率最高的一年,达到80%以上;这一年,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空前踊跃,以单项保险计算达1.9亿户次,农业保险的保险费收入达到创纪录的417.12亿元,为农业提供的风险保障高达2.16万亿元。

“有了保险,猪价跌时

不必杀能繁母猪了”

在担心收成之外,农民还有一样担心,那就是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太大。赶上价格大跌,即使大丰收,农民也是白辛苦。

“我养了20多年猪,最怕的不是猪生病,而是猪价大起大落。”北京市顺义区养殖大户曹学义对记者感慨到,尽管他养猪时间很长,但仍没法摆脱“猪周期”怪圈,曾为此苦恼不已。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大都需要较长周期,市场供应的变化往往要滞后价格变化许多。农民难以踩准节奏,“猪贱伤农”、“谷贱伤农”的情况较为严重。例如,诸多养殖户在猪价下跌时被迫卖掉或屠宰能繁母猪,而一段时间后猪价却大涨了,因为供应减少了;猪价大涨又刺激养殖户多养猪,一段时间后猪价却又大跌了,因为供应增加了。“猪周期”怪圈难破,正是因为没有找到应对猪价下跌的办法。

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出现,很好地帮助养殖户解决了这个问题。2014年,曹学义投保的每头生猪获得安华保险公司92元保险赔偿,总赔款额为46万元。“有了保险赔偿这笔钱,养殖场的正常运营问题不大,就不必宰杀能繁母猪了。”他表示,由于有政府支持,投保只需要自己支付很少的部分。他计划年年都买生猪指数保险。

与传统农业保险转移种植业和养殖业中面临的自然灾害、疾病等风险相呼应,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主要转移市场的风险。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蔬菜价格指数保险、柑橘价格指数保险等多种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与此同时,随着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的发展,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不断创新模式,推出“保险+期货”保障模式。保险公司为农户提供农产品价格保险,保证农户收入,同时,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签订场外看跌期权合约进行“再保险”,以充分保障未来可能发生的赔付。在部分项目中,农户投保后,保单还可以作为投保人涉农贷款申请的资信证明,进一步丰富了金融服务“三农”的内涵。

“要想好贷款,最好有保险”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创新经营模式,发展规模经济,但现实中他们往往面临缺乏资金、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对此,保险公司开发出农贷险并创新具体模式,推出“政府+农户+银行+保险”、“IPC小微贷+保险”等多种业务发展模式。农贷险在方便农户获得农业贷款的同时,也降低了贷款成本,提高了贷款效率。

山东省平度市崔召镇肉鸡养殖大户王永国通过农贷险顺利获得贷款,2016年在空闲土地上扩建2个笼养养殖大棚。目前,该借款人有6个养殖大棚,最大存栏量约13万只。养殖规模扩大以后,利润也进一步增加,目前肉鸡养殖年净利润约240万元,已经成为当地肉鸡养殖龙头。“要想好贷款,最好有保险。”王永国总结出这一小小的经验之谈。

2016年,吉林省遭遇极端自然灾害天气,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加上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农户生产资金十分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29位农户由于得到了农贷险的支持,获得了银行小额贷款116.2万元,获得了持续开展生产的资金。

据介绍,截止到今年5月,农贷险已经在天津、青岛等8个省市落地,已累计承保农业贷款本息4.04亿元,惠及农业种养殖专业农户近1700户,户均获得农业贷款约20万元。

同时,2015年以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探索创新“保险+融资”模式,开展“支农支小”融资试点,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该公司以开发专属资产管理产品为载体,同时借助小贷公司、担保机构等外部服务机构的力量,以间接方式对农户和小微企业进行“无抵押、无担保”融资,专项支持农业生产和小微企业经营。今年5月份,该在初期获得50亿元试点规模的基础上再增加了200亿元额度。

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人保“支农支小”融资已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客户5.6万户,覆盖全国27个省市,平均单笔融资规模6.3万元,融资成本低于市场水平,体现了普惠金融小额分散的特点。

有保险,更心安。对农民来说,尤其如此。随着农业保险最近5年的快速发展,农民只能“看天吃饭”的时代已经结束,农民融资难的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有关专家指出,从农业发展的需求看,农业保险的空间依然巨大,相信在未来五到十年,农业保险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发挥更大支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