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小蘑菇”做成“大产业”
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推动食用菌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016年全省栽培木腐菌29.6亿袋、草腐菌710万平方米,总产鲜菇273万吨,产值217亿元,把“小蘑菇”做成了“大产业”,成为调结构、转方式的新亮点。
优化布局,建设优势产区。从资源禀赋、环境条件和市场需求出发,着力构建“一带三区”产业布局。“一带”,太行山和燕山山脉,香菇、滑子菇、栗蘑等木腐菌产业带;“三区”,即张承坝上高原错季产区、环京津周边名特优食用菌产区和冀中南平原草腐菌产区。为推动“一带三区”建设,全省整合资金15.2亿元,建成30个产业聚集区,有12个县年产量超5万吨,
扶持龙头,提高带动能力。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和食用菌企业,推动新型经营主体扩规模、上水平、增效益,产业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全省培育产值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社134家,总产114万吨,占全省的42%;百亩以上园区302个,种植面积超过全省的45%。
整合力量,强化科技支撑。组建省级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围绕产业需求,开展联合攻关。省级创新团队、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和民办机构协同配合,形成覆盖全省的多元化服务体系。4年来,全省培育引进新品种128个,研发新技术、新工艺30多项,100多名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培训农民3.2万人次,推广新成果6.94万亩,带动规模园区生态防控覆盖率100%,良种覆盖率95%。
培育品牌,增强竞争能力。把质量和品牌作为竞争策略,连续3年安排财政补贴共计350万元,引导全省认证食用菌无公害产品43个,绿色食品25个,有机农产品20个。发挥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补助平泉香菇、平泉滑子菇、迁西栗蘑、遵化香菇和灵寿金针菇等成功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使销售价格平均提高30%以上。
融合发展,推动转型升级。把握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发展大趋势,不断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全省发展工厂化栽培企业11家,加工企业达35家,年加工27万吨200余种产品,实现销售收入32.4亿元。集蘑菇宴、农事体验和科普传播于一体的特色休闲业正在兴起,一线城市直销窗口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产加销游一体化助力河北食用菌产业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