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主持完成的玉米重要研究成果通过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

6月18日,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聘请专家对我校农学院柯永培教授主持完成的“西南玉米新‘三高’自交系K169、K236和K305的选育与应用”成果进行了评价。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品华,科技厅成果处处长陈元华、农村处处长吴彬,农业厅科教处处长陈开勇,副调研究员蒋敏,我校校长郑有良,科技处处长曾维忠、农学院院长黄玉碧等出席会议。会议由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主任王敬东主持。

评价委员会由中国农业大学戴景瑞院士为组长,重庆市农科院院长唐洪军研究员、贵州省农科院副院长陈泽辉研究员、四川省农业厅肖小余研究员、西南大学蔡一林教授、绵阳市农科院院长王秀全研究员、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乔善宝高级农艺师为成员。

该成果根据西南区生态特点、生产条件和玉米生产发展需要,利用美国优良种质资源,育成了高配合力、高产、多抗与优质的自交系K169、K236和K305,取得了自交系选育的突破,其中包括种质新颖自交系2个与紧凑耐密型自交系1个。利用3个新自交系,育成省级以上审定品种8个,其中国审品种1个,西南5省(市、区)审(认)定品种2个;比对照增产8%以上的突破性品种5个,增产15%以上品种2个;品质达国家玉米一级标准品种7个,高淀粉品种3个,重金属镉、汞、砷、铜或铅低富集品种4个;抗病抗虫与肥水高效品种5个;紧凑耐密品种1个,宜夏播和机械化生产品种2个,促进了西南玉米区品种的更新换代。以S1和S3单株配合力测定为核心技术,结合南北穿梭鉴定选择,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玉米穿梭系谱育种法”,实现了自交系和杂交种的同步定向选育,5年内同时育成新“三高”自交系2个及其突破性杂交种2个,显著提高了玉米育种效率。以新育成自交系为核心种质,创制了一批优良特异育种材料,其中包括高配合力诱变系3个、热带种质导入系1个和大刍草基因导入系1个;多分蘖和多穗系1个,矮秆系2个,抗旱系1个和雄性不育系1个,丰富了玉米基因资源。

获植物品种权9项,授权专利2项,发表论文56篇。育成品种自2004年以来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南7省(市、区)累计推广6800余万亩,增收玉米22.7亿公斤,创经济效益37亿多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评价委员会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经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该成果针对性强,技术难度大,创新性突出,市场占有率高,前瞻性和实用性强,总体达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更多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