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吹糠见米” 夏粮不一样的丰收年
6月16日,农业部宣布,今年夏粮仍是一个丰收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今年夏粮生产的突出亮点是夏粮的质量提升,包括单产提升、品质提升和效益提升,这得益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有力推进。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各地反映,今年夏粮面积保持稳定,特别是秋播以来,各项关键技术落实较好,防灾减灾和病虫防控有力,气象条件总体较好,夏粮再获丰收。同是丰收年,今年夏粮的丰收相比往年,又多了不少喜人的新亮点。
夏粮的主体是小麦。过去,我国多数麦田里种的是中筋小麦,适合制作蛋糕面包的弱筋小麦和强筋小麦供不应求,多数企业加工糕点专用粉不得不依靠进口小麦。此外,过去小麦因仓储不当,导致不能实现优质优价。由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今年这些情况发生了变化。
单产提升是夏粮的突出特点。“主产省反映,今年小麦单产普遍提高。”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小麦专家肖世和每到麦收时节就奔波在各主产区。他说,农业部门重点推广了“一喷三防”、深松整地、精量播种等生态环保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特别是选择了一批小麦生产大县,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促进了大面积平衡增产。
5月末,在山东滨州市滨城区杨沟朱村,记者见到了对小麦进行“一喷三防”的村民侯俊义。他告诉记者,“以前会被赤霉病弄得手忙脚乱,一家一户施药没法解决。今年国家主推‘一喷三防’技术,植保队对病虫害统防统治,对提升后期饱满度很有效果”。肖世和说,如今主产区实现了“一喷三防”全覆盖。这个举措“吹糠见米”,防灾增产效果好,实现了“虫口夺粮”。
品质提升是今年夏粮的另一大亮点。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粮食安全战略已由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加,向总量稳定、结构优化迈进。去年,《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出台:大力发展市场紧缺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而对于市场上供过于求的普通中筋小麦,则着重于品质的提升。
“各地反映,今年小麦品质明显提升。”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说,原因一是收获期气候较好。今年小麦成熟收获期光温条件较好,没有出现“烂场雨”,利于灌浆,小麦籽粒饱满,不完善粒少,品质优良。二是赤霉病较轻。前些年,江淮等地赤霉病发生较重,不仅影响产量,而且病菌产生的毒素还污染麦粒。今年赤霉病发生较轻、防治较好,病粒率显著降低。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优质专用小麦呈扩大趋势。统计显示,今年市场紧缺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27.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河南是全国小麦第一大省,小麦产量占全国1/4强。针对强筋、弱筋小麦供给缺口,混种、混收、混储等问题,今年河南省按照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思路,在延津、滑县等八个试点县示范推广优质小麦,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600万亩。
效益提升是今年夏粮的最大亮点。这与节本增效、绿色发展有关。各地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快发展节水农业,促进节本增效。今年全国小麦节水品种面积扩大到4000万亩,比上年增加2000多万亩。河北推广小麦节水品种49个,并配套推出春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使小麦浇水次数普遍减少,每亩节约成本50元。
另一方面,效益提升还与优质优价密切相关。安徽省多位小麦种植户告诉记者,“去年受小麦不完善粒超标和穗发芽影响,扣除水分后田头小麦售价每斤不足1元,部分受灾较重田块仅售0.6元至0.9元。今年小麦品质好,几乎全部达到托市收购标准,扣除水分后田头平均售价每斤1.15元以上,送至粮站售价约1.2元”。
安徽省农委副主任朱永东预计,全省小麦平均销售价格将比去年提高每斤0.17元。“初步测算,今年小麦每亩比去年因品质提升增值130元左右,因单产提高增值20元以上,亩均增值150元以上,全省总增收50亿元以上,可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近百元,种植效益比去年明显提高。”
目前,各地正在抓紧收获进仓,一些农民正积极入市销售,面粉企业、粮食企业以及贸易商等各主体对新麦的采购热情较高,农民的腰包鼓了,脸上洋溢着增收的喜悦。“稳定粮食产能和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前提。要做到这一点,核心是由注重年度产量向更注重提高粮食产能转变,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