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县中药材让土地“流金淌银”

河南滑县中药材让土地“流金淌银”

科技日报讯(张慧霞时昌宁记者乔地)初冬时节,记者来到河南省滑县希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菊花加工场,但闻阵阵菊香扑面,分拣、蒸熟、烘干、晾晒,20多名农民忙个不停……“加入合作社3年,家里6亩地交给合作社托管,每年每亩1000斤小麦租金,平时还能来这里打工,一年挣3万多元。”正在翻晒杭白菊的滑县城关镇东孔庄村农民杨希宾说。

杨希宾的喜悦来自于滑县希斋农民合作社的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由东孔庄村杨希斋于2010年12月发起成立,现有社员592户2400多人,流转土地1600多亩,种植了杭白菊、蜀葵、白芷、丹参等中药材,发展特色种植,年收入达1000万元。“2010年,合作社在村里流转土地280多亩,种植杭白菊、蜀葵、薄荷等中药材,尽管当年药材行情不太好,但是亩均纯收入也达到2000多元,是传统作物种植效益的2倍。”杨希斋看好药材种植前景,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次年即把种植面积发展到了900多亩。“种粮食一家年收入也就一万元,我们以每年每亩1000斤小麦的价格流转土地,这对农民来说很划算。”

“种植中药材,用工多,增加了俺村和周边村群众的收入,今年11月初,开始收第一茬菊花时,每天用工四五百人,每摘一斤菊花0.4元,平均每人每天摘200斤,一天挣80元,摘得快的一天能挣100多元。合作社种的药材种类多,收获季节不一样,我们一年有很多时间都能来这儿打工挣钱。”杨希宾说。

“合作社在运作过程中,实行统一供苗、统一耕种、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收割、统一销售,通过统一管理、团购团销,既方便了农民种植,又减少了农民开支,每亩可为农民节约种植成本200多元。”杨希斋介绍,他们的中药材销路很好,杭白菊作为花茶、药材,销到安徽亳州、河北安国,还成为品牌饮品的制作原料。

说起当前的药材种植效益,杨希斋单就杭白菊种植算了一笔账:采取“杭白菊、小麦套种模式”种植药材,亩产小麦1000多斤,产值1000多元,亩产菊花2500多斤,按照市场价3元/斤,产值达7500多元,除去农资、种苗、人工、土地流转费等费用,亩均纯收入达6000多元。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