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中科院植物所全球森林碳滞留时间变化机制获进展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丁佳 发表时间:2017-06-13

本报讯(记者丁佳)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郭庆华研究组的一项最新成果揭示了全球森林碳滞留时间的变化机制,对改进动态植被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最近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不同森林植被功能型的碳滞留时间差别较大,温带落叶阔叶林与寒带针叶林森林碳滞留时间较长,而暖温带森林较短。统计表明,在全球尺度上,气温和降水对不同植被功能型的影响不同,碳滞留时间与气温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降水存在负相关关系;两者与林龄可以作为碳滞留时间很好的预测因子。

随后,研究人员又发现不同森林植被功能型的碳滞留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很大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组还利用动态植被模型模拟2000~2100年间森林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发现不同参数化方案模拟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在2100年变化幅度较大。

据了解,森林碳滞留时间是表征森林生态系统生长与死亡平衡的一个生物物理量,等同于地上生物量与地上净生产力的比值,反映了碳在生态系统的滞留时间。这一变量直接决定了森林碳库的大小,同时也是很多动态植被模型的重要参数。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7-06-05 04版 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