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发展需鼓足后劲儿

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农村电商服务点约30万个,覆盖29个省,不论是数量还是覆盖面都形成了一定规模。然而,农村电商发展也面临着“买难卖难”的现实难题。买难是指工业品下乡结构单一,怎样丰富商品类目,拓宽下乡渠道,解决好快递进村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卖难是指想要把农产品卖进城,打通产业链,让优质农产品能够为人所知,卖得出去,卖得上好价钱的问题。就当前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来看,相对于工业品下乡,农业品上行问题更加突出。

究其原因,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各地农业发展现状不同,顶层制度落地需要时间,政策制度亟待细化;农村地处偏远,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导致农产品“出门难”;初级农产品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不像工业品整齐划一,难以适应网购消费者需求;传统农业生产多是小农经营,各农户种植作业没有标准化引导,致使监管困难;农村金融贷款欠发达,农户想要发展,资金缺口使他们不敢向前;农村互联网环境刚刚起步,农民拿起锄头种地没人能比,但是握着鼠标卖货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更是个大工程……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导致农产品上行之路艰难。

路虽难走,脚步却不能停。从长远发展来看,加快发展以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电商,对于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不能因为现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就对农村电商的成长加以否定。事实上,在此进程中互联网基因正在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比如,过去种植西红柿、黄瓜等藤蔓作物需要人工捆绑绳子保证作物顺利生长,但是通过村淘服务站购买爬藤网和绑枝机后,十天的活儿一天就干完了,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农村电商,路在何方?如何做到工业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的相对平衡?总的来说就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当主角,需要各方协调,发挥长处,形成合力。

首先,政府有监管,政策来支持。一要因地制宜定政策,将农村电商培育成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渠道;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想富先修路,打通网络入户与物流进村之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三要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各级政府调动农民积极性,吸引更多人才回乡建设;四要利用农村电子商务大数据引导农民生产,优化资源配置;五要加强与电商平台间合作,发挥行政手段作用,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其中。

其次,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变输血为造血。一要将商业模式融入农村发展,了解农民所需所想,让电商在农村生根发芽、健康成长;二要在工业品下乡同时,通过平台为农产品上行提供市场数据分析与支持;三要培养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强化电子商务意识;四要线上线下结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最后,农民们转变思路,顺应时代发展。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村官”等人群都可以走上电商创业之路。安徽省宿松县的一位养殖户,依托当地农产品免税的政策,线上线下两条腿齐走路,线下自建养殖示范基地、加工厂,线上按需定制、商品量产,制定系统的一体化流程,几年下来,赚得盆满钵满。不仅如此,他还与当地山区里的大合作社、规模养殖户及20多个贫困户进行合作,规范养殖,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农村电商,作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三农”发展的新动能。我们不仅要看到现阶段的成果,更要关注农村电商发展的后劲儿。期待农村电商所激发的创新力,为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农村产业走向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