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审定品种“井喷”了,一代育种人…
玉米审定品种“井喷”了,一代育种人员“迷惘”了!
玉米育种,风起云涌。5月22日农民日报报道,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公示,“2017年有176个玉米品种通过初审,数量创我国历史新高”。相比于2016年审定通过34个玉米品种,本次审定通过为上次的5.17倍。如果加上各省审定的品种,全国玉米可用品种约有2000个。这标志着我国玉米育种领域又一次重大跨越,审定品种进入“井喷”期!
玉米育种人员对突现的“井喷”形势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一代育种人员陷入纠结与迷惘!说不清楚是惊喜或是惊慌。玉米育种道路该怎样正确地走下去?是迎风而上,还是改弦更张!
一是,“郑单958,要想超它不容易!”
郑单958横亘新世纪15年,高产优质无与论比。郑单958长期作为玉米品种区试和审定标杆,尽管全国有成百上千个玉米品种通过审定,但在农田里郑单958依然鹤立鸡群,超者寥寥。
一位企业老总如是评说:“自从有了958,没有再出育种家。”乍听起来有点儿刺耳,但听他详细解释不无道理:现今科技界约定俗成都把荣获国家级奖励人员尊称为育种家。请看,新世纪以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具有崇高声誉的玉米育种家,有许启凤(农大108)、李登海(掖单13)、程相文(浚单20)和堵纯信(郑单958)。国家隆重召开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国家领导人亲手发给他们奖状,受到全社会和人民的尊敬。严格说来,不是所有的育种人员都有资格叫育种家,广袤土地获得高产才是唯一的检验标准!每个好的品种都是智慧的结晶,都是艺术品,没有超前意识,没有高屋建瓴的思维能力,怎么可能育成好品种大品种呢。他们才是农民心目中崇敬的玉米育种家。这位老总最后评说:今后难有这样的大单品种可与之比肩了,“玉米育种是一项残酷的行业,选种如大浪淘沙、万里挑一,优秀品种更是“凤毛麟角”,有多少育种人员“终其一生、皓首白头”,成功只是小概率事件。这就是玉米育种的历史。”
二是,玉米品种审定不能以“产量为纲”
千军万马竞过独木桥,让多少育种人员逝去年华竞折腰。有些育种人员把原因归予郑单958(还有先玉335)作为区试对照“产量太高”。玉米品种审定不能以“产量为纲”。
有育种人员撰文说:现在已经形成市场经济倒逼玉米育种方向和育种标准改革,只有优质玉米才能增加经济效益。“如果一个品种的产量潜力很高,比如每亩1500斤,而另一个品种的亩产量较低,比如1000斤,但只要后者经济效益高于前者,农民就毫不犹豫地选择经济效益而不在乎高产。”跟帖者说:“书呆子说话信口开河啊,有这样的傻帽农民吗?明知每亩地减收500斤还要种它,经济效益好在哪里?你有本领让粮站高价收购吗?”
“众人众人拾柴火焰高”。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终于修改了,新标准规定:供审玉米品种产量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0%,且每年增产≥2.0%,生产试验增产≥1.0%就通过了。产量超过对照5%的指标被取消了,甚至规定“产量数据不再作为淘汰依据”了。哈!闸门打开了,产量超过郑单958的新品种迅速“井喷”了。
玉米有别于小麦、水稻,它是一种粮食、经作、饲料兼用作物,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特用品种或优质品种,某种成分含量仅可视为一个评价指标。农民种玉米首要目标就是产量,而且大部份进入销售市场,什么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有谁高价收购吗?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必须“以产量为纲,其它都是目”!
三、“抗逆性”作为品种审定首要指标?
玉米审定品种不“以产量为纲”,以什么作为审定标准呢?有育种人员提出,“抗逆性”应是评比的首要指标:“产量就是抗逆性!”
但抗逆性并不等于就是产量啊!查阅《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在产量指标之后,紧跟的就是“抗逆性”,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倒性等等。特别指出,玉米品种在经过4年区试期间,任何一种抗性差的品种就被“一票否决”了。当然,这4年也可能没有遇到任何一种病虫害发生。
恰有一例:2015年“玉米锈病席卷黄淮海!”玉米收获季节我考察4省留下的印象,玉米锈病在黄淮海地区大面积发生,各地区各品种有轻有重,其中包括郑单958大面积叶片枯黄,恐怕是要影响产量了,这下郑单958算是寿终正寝了。很有意思的是,农民认为这是自然灾害,80%的玉米品种都感锈病,郑单958产量依然是最好的,明年还要种郑单958。有报道说,玉米锈病在黄淮海地区几乎年年发生,但一般不很严重,基本上未影响产量,农民很少进行防治。但在严重发生年份肯定要减产。现今国家或省区试或审定规定中都未把玉米锈病列为考察淘汰对象。自从“玉米锈病席卷黄淮海”之后,要把“抗病性”作为玉米评比唯一指标不再受到关注。
四是,知难而退,育种人员正在逐年减少
郑单958创造的荣誉和经济效益令人垂涎,新世纪以来从事玉米育种的人员“忽如一夜春风来”。一类是各级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的研究人员;二类是科研院所退休的育种人员;三类是分布各地的农民育种人员,收集几份材料,租几亩地就可以支摊起灶搞起杂交育种了。玉米育种人员紧步郑单958后尘,从高仿、初仿、甚至是“比瓢画葫芦”,一两年两三年就培育出好多个组合,每年参加区试,撒网捉鱼大海捞针!
新修种子法保留原有的国审和省(区)审渠道,又增加了绿色通道、联合试验体以及引种备案制等,以郑单958为对照每年都有几十上百个新品种通过审定,但其中有九成进入市场一两年就偃旗息鼓了。新世纪初期新审定一个玉米品种,企业老总蜂踊而至,价格逐浪攀高,国审的要价上千万,省审的也不少于三百万。时过境迁了,现今审定玉米品种“井喷”了,新品种越来越掉价了,十万二十万都鲜有人问津了。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玉米育种行业真要大洗牌了,群众性“模仿式”育种时代行将结束,相当一部分玉米育种人员金盆洗手,知难而退了!
玉米育种人员对突现的“井喷”形势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一代育种人员陷入纠结与迷惘!说不清楚是惊喜或是惊慌。玉米育种该怎样正确地走下去?是迎风而上,还是改弦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