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要在国际上为中国生物医药赢得话语权

我国曾是一个仿制药的大国,95%的产品都是仿制药。而市场上见到的原创新药基本上都是国外的专利。罗氏研发中国创始人、董事、首席科学官,拥有20多年新药研发创新及管理经验的陈力有着一系列成果,而这成果的背后是创新意识以及先行意识。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广大科技工作者第一次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就如何创新、如何打造首创医药以及人才如何培养等话题对华领医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领医药”)创始人陈力进行了独家专访。

创新企业需要具备五个基本要素

“按照美国人、欧洲人做新药的办法,穿着人家的鞋,扛着人家的枪,走着人家的路,还幻想着去做全球首创,怎么可能!”陈力说。

事实上,纵观陈力诸多“战绩”,你会发现他并没有说笑。这位曾经的罗氏研发中国创始人、董事、首席科学官,拥有20多年新药研发创新及管理经验。2011年,他自己创业成立华领医药,5年内带领公司完成了引进糖尿病原创新药HMS5552并拥有其全球市场许可,Ⅲ期临床也在2017年顺利启动,预计将动用60多家临床中心。面对这些成绩,陈力只是淡淡地说,“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创新意识、先行意识很重要。”

陈力认为一个创新企业要具备五个基本要素:拥有创新的技术及产品;具有创新的模式;拥有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促进产业创新环境的发展;还要对国家有益,成为全球产业创新的引领者。

“你不仅要管好公司的发展,还要促进产业环境的发展。就好比我们中国人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一样。做创新企业,首先你自己要有本事,有创新想法。”陈力说,当你的研究成果能给社会带来有利影响,并在世界起引领作用,你的创新才更有意义。

打造首创新药为中国生物医药赢得话语权

陈力的个人履历中,还有一个关键词不可忽略——创制新药。陈力说,创制新药是他的志愿,也是他回国创业的梦想。作为新药研发领域的领军人物,陈力曾在罗氏全球研发中心工作多年。2004年罗氏研发中心落户张江,陈力从美国回国做起了研发中心的掌舵者。13年过去,陈力已成为“张江药谷”的一张名片。

陈力表示,行业早期,只要没有上市,都叫新药。而现在的新药分为两种:原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原创新药,药物分子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新的,全世界都没有上市;改良型新药,药物分子自身已经上市了,但是它的制剂、剂型、给药形式,这些东西在原有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升了临床安全性。陈力说,这两类药才算新药。

“我国曾是一个仿制药的大国,我们95%的产品都是仿制药。而市场上我们见到的原创新药基本上都是国外的专利。”陈力介绍说,仿制药和新药,除了临床研究投入差别巨大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新药和时间的关系。“比如说一个新药第一个上市,可能会占据市场的60%到70%份额;第二个上市的大概占到20%份额左右;第三、第四个上市的可能就只剩下10%的份额。”陈力强调,做创新药,抢占时间很重要。除此之外,你还要有一个很好的机制提升研发效率,把新药能及时推向市场。

但是陈力并不满足于做原创新药,更希望做首创新药。什么是首创新药?全世界第一个。陈力解释说,“首创最重要的是新的机理,新的化合物。”除了看重首创新药带来的巨大市场份额,陈力更看重话语权。如果是首创制定药,它的国际用药标准、临床用药标准以及通用名,都由这个首创企业来制定。“在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做首创新药,你就能制定全球规范。在国际市场和产业链中间,你就拥有话语权,这非常重要。”陈力说,我想在国际上为中国生物医药赢得话语权。

人才应该具备三个特征 热情很关键

“天下没有现成的人才,需要培养,需要热情。”陈力如是说。

陈力认为人才应该具备三个特征。首先,人才能够为社会带来效益。“如果他只是在自己圈子里做一些事情,对社会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这不叫人才,这是一个人,但不是才。”陈力强调,才,必须具备专业能力和素质,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其次,天下没有现成的人才。社会不断进步,企业不断发展,人才必须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非常强烈的学习意识。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能够审时度势,看到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断地提升自己,使自己能够在今后的社会分工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谈到人才的第三个特征,陈力表示这点很关键。作为一个人才,他要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也就是说他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如果一个人整天琢磨他的职业发展规划,他很难成为人才,因为缺少热情。

陈力透露,自己平时在挑选员工时并没有一套独特的办法,只是看“你想干什么?你能干什么?如果你能做非常多的和别人不一样的事,那好,你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