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就侵害罗非鱼的致命病毒发布警告
马卡卡(Joyce Makaka)正在照看其在肯尼亚西部由粮农组织援建的养鱼场。
2017年5月26日,罗马 - 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正在世界最重要人类食用鱼之一的养殖和野生罗非鱼中传播。
粮农组织全球信息及预警系统今天发布特别警报,敦促对疫情予以重视,而且罗非鱼进口国应当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加强诊断测试,执行卫生证书制度,部署检疫措施和制定应急计划。
罗湖病毒(TiLV)现已在三大洲五个国家得到确认: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埃及、以色列和泰国。
虽然该病原体不会引起公共卫生问题,但可以导致受感染种群大量死亡。2015年世界罗非鱼养殖和捕捞产量达到640万吨,价值约98亿美元,全球贸易额达到18亿美元。全球信息及预警系统认为该鱼已成为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的支柱。
罗非鱼生产国需要保持警惕,在开展罗非鱼贸易时应遵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水生动物卫生法典》。这些国家应该实施主动监测计划,以确定是否存在罗湖病毒,其感染的地理范围,并确定有助于遏制传播的风险因素。各国还应当开展公共宣传运动,让水产养殖者(其中许多为小生产者)了解罗湖病毒的临床症状,可能造成的经济和社会风险,以及向生物安保机构通报大规模死亡情况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正在对罗湖病毒进行积极监视,而菲律宾也准备采取行动。在以色列开展的一项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或将确定影响低存活率和整体死亡的因素,包括罗湖病毒的相对重要性。此外,一家私营公司目前正在针对罗湖病毒开发减毒活疫苗。
目前尚不确定该病毒是否会通过冷冻罗非鱼产品进行传播,但是“罗湖病毒有可能比目前已知的分布范围更广,给全球罗非鱼养殖造成严重威胁,”全球信息及预警系统在警报中指出。
粮农组织将保持对罗湖病毒的监测,与各国政府和发展伙伴合作,寻求获得资源以协助本组织成员国根据要求和需要应对罗湖病毒。
关于罗湖病毒
在对罗湖病毒的认知上存在诸多不足。
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来确定罗湖病毒是否由非罗非鱼物种和其它有机体(如食鱼鸟类和哺乳动物)携带,以及该病毒是否可以通过冷冻的罗非鱼产品进行传播。
该病显示出差异较大的死亡率,泰国暴发的疫情引发高达90%的种群死亡。受感染的鱼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游动缓慢,皮肤损伤和溃疡,眼部异常和晶状体混浊。由于可对罗湖病毒进行可靠的诊断检测,故应采用此法,以便排除罗湖病毒作为不明死亡的致病因子。
罗湖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与传染性三文鱼贫血症病毒属于同一家族,对鲑鱼养殖业造成极大破坏。
2017年5月,亚太水产养殖中心网(NACA)发布了罗湖病毒疾病公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发布了疾病报告卡。世界渔业中心也在本月发布了一份情况介绍:TiLV:需要知道的情况和采取的行动。
罗非鱼的重要性
按量计算,罗非鱼是第二大水产养殖品种,为包括许多小农在内的千百万人提供粮食、就业及国内和出口收入。
罗非鱼的实惠价格、杂食性、对高密度养殖方式的耐受性以及通常对疾病的较强抵抗能力使其成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对较贫穷的消费者来讲。
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埃及是罗非鱼的三大主要生产国,而这种鱼被认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扩大生产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