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上海海洋大学研讨深渊科学发展规划
5月24日,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发展规划论证会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焦念志、杨树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等专家出席。国家“千人计划”创新人才长期项目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上海深渊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方家松做深渊科学发展规划汇报。
开展深渊科学研究意义重大
全球共有37 条已发现的深渊海沟,涉及海域面积相当于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800万平方公里),深度相当于全海深的45%。海沟独特的地质、环境特征奠定了它不可取代的特殊科学意义。海沟是海底俯冲工厂的传送带、是最密集的地震发生带、是最有可能的生命起源地、是独特的成矿实验室及沉积储库。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2015 年《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中,也明确将“深远海洋工程装备”和“深海科学”列为优先发展的领域。
深渊科学涵盖了地质、生命、化学、资源及环境等多方面。开展深渊科学研究是认知海洋科学乃至地球科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地球生态、碳循环、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地球生命起源、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及地震预报等多个领域的研究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人类未来开发深海基因、药物、矿产等资源的重要保障。开展深海和深渊科学研究对于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我国国际形象,参与国际深海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因此,提高我国深渊科学的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实力强
作为海洋学科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上海海洋大学主动对接海洋强国战略,大力拓展“深远海洋工程装备”和“深海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2013年,上海海洋大学在“蛟龙号”深潜器第一副总设计师、国家深潜英雄崔维成教授带领下,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四年来,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关心指导下,在市教委和科委的支持下,成功研发和组建由一台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一台全海深无人潜水器、三台全海深着陆器和专用科考母船组成的深渊科学与技术流动实验室。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完成了4000米级和万米级海试。
吸收多方建议,以海洋技术带动海洋科学
“目前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已形成一支由深渊技术(含测绘)22人和深渊科学13人,共计35人的强有力的科研团队。深渊技术的发展,为深渊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平台支撑。”方家松在会上介绍。今后,学校的深渊科学将以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为依托,坚持“学科、人才、科研、社会”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以深渊地质学、深渊生物学、深渊化学和深渊生物信息(库)为重点研究领域,聚焦十个深渊科学研究重点,致力于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色海洋学科。
与会院士、专家高度肯定上海海洋大学抓住学校海洋工程技术的基础上拓展海洋深渊科学的研究方向,同时积极探索科学研究的体制机制创新。专家认为,深渊科学是上海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的特色和重要突破口应根据当前国家需求、有可能突破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和聚焦。与会专家同时还对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