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绍凤团队为能源基地寻求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鄂尔多斯水资源缺乏,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未来,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的新增用水需求仍将进一步拉大水资源缺口,其中仅能源行业的用水需求就预期在五年内增长2.3亿立方米。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承载力不足,将长期作为鄂尔多斯水、能源、粮食综合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过去一年多,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贾绍凤带领团队在能源基金会的支持下,以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鄂尔多斯市为案例,开展水、能源、粮食三者的协同研究,寻找三方共赢的解决方案。
能源需水增多加剧“能粮争水”
在《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建设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被总结为鄂尔多斯现阶段的发展方向。
农业、工业部门为鄂尔多斯用水的主体。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煤化工分院副院长陈贵锋表示,水资源不仅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与煤炭开发、利用、转化等一系列过程紧密相关。
根据预测,到2020年,鄂尔多斯能源产业需水量将由2015年的2.14亿立方米增加至4.4亿立方米,其中煤炭采选、煤电、煤化工需水占比分别为16%、45%和39%。尽管鄂尔多斯农业用水整体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但预计2020年用水量仍将比2015年增长8.5%,即约1亿立方米。
“现阶段,缺水已明显制约了区域能源产业的发展。未来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尤其是煤电和煤化工的快速发展趋势将更大程度地影响到其他部门正常用水,激化‘煤水矛盾’,而当前煤炭产业与农业争水的情况也将愈来愈重。”贾绍凤说。
贾绍凤进一步指出,考虑到地区节水空间的趋于饱和、未来新增供水难度的增大以及居民生活用水、生态用水的刚性增长,能源争水问题也将随着用水指标的重配而影响到更多部门,并造成更大范围的利益纠纷。
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体系
贾绍凤在调研中发现,鄂尔多斯现阶段的水、能源、粮食政策较为准确地把握了宏观形势的要求和地区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但仍存有部分弊端需重点关注和解决。
首先,在资源政策目标体系层面,某些政策存在目标因果关系不明确、论证不充分、上下级目标不衔接等问题。例如,水权转换政策未统筹考虑实际生产效益及后续的生态影响,造成目前一些用水指标闲置的现象。
其次,在实施效果和实施手段的层面,当前地区的有关政策措施存在实际效果不显著、手段较单一等问题。例如,早期规划了大量的煤制油(气)项目,但是受国际油价等市场因素的影响,加之产品交易市场及配套措施不健全,致使地区新型煤化工发展速度、规模远低于预期。
再者,从管理部门间的关系来看,资源、环境管理体制中出现同一产业多部门管理、跨部门联系不够紧密、综合性政策实施困难等问题。最显著的是目前鄂尔多斯水资源管理中责、权、利不明确的问题,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造成实际工作中冲突频发。
“缺乏有效的水、能源和粮食管理体系,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和加剧了‘能水冲突’和‘能粮争水’的局面。”贾绍凤希望,“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理念能够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关注,共同支持水、能源、粮食相关政策的协调与多资源综合管理体制的完善。
探索资源综合开发管理模式
“鄂尔多斯是我国能源基地的一个缩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鄂尔多斯面临的水-能源-粮食问题,在我国能源密集型城市或地区普遍存在,所以解剖这一“麻雀”,对其他相似地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确定将重点建设的我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中,除蒙东、云贵和两淮基地外,其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
对此,贾绍凤建议,为了应对能源与水资源逆向分布的发展矛盾,能源基地在规划建设期应充分考虑能源开发利用中的水资源安全保障问题,评估区域内主要用水部门的节水潜力、非常规水源的开发潜力,积极论证跨地区调水、水权转让等区域外“开源”措施的可行性,并基于所在地的供水能力对能源规划产能进行科学评估,提出合理的开发目标。
同时,为了有效提高能源行业风险控制和纠偏能力,贾绍凤认为,能源密集型地区在能源开发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国际国内能源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宏观政策的转变方向,调整、细化能源产业的发展目标,引入、更新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区域内能源事务的统一调度能力。
此外,还要关注能源部门的实际生产效益、环境污染情况,配套合理的能源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避免出现产能过剩、环境恶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