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黑龙江成农改先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中的基础。把粮食安全放在现代农业的首位是首要原则。有消息称,决策层已经确定将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农业部、发改委、央行等多部委正组织调研和制定一系列利好粮食安全的政策,有望在近期出台。黑龙江省在耕地面积、土壤、机械化程度、粮食商品率等方面具备粮食生产和储备的天然优势,有着"第一粮仓"的美誉。今年8月,黑龙江全面启动了中国首个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全国农村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趟路子".未来有利于粮食安全的政策一旦出台,"第一粮仓"黑龙江无疑是受益最明显的地区。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基础

国家统计局11月29日宣布,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亿多吨,较2012年增幅2.1%,中国粮食实现第10年连续增长。不过,中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大国,亦是消费大国,中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粮食问题。当前我国三大主粮依赖进口,去年净进口总数1900万吨左右,而今年前七月总数已达1143.9万吨。不仅如此,中国还有望于今年超越埃及,成为全球最大小麦进口国。因此,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积极应对粮食生产和供应所面临的挑战。

和石油一样,粮食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近10年来,中共中央每年的1号文件,内容始终紧扣农业和粮食主题。中共十八大报告更明确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11月22日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经济形势的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1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考察山东省农科院时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粮食安全,就是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自己的饭碗主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粮食安全,是口粮安全、谷物安全、食物安全;是产量的安全、供应流通能力的安全、质量的安全,三者缺一不可。粮食是特殊而敏感的产品。中国高层近来频提粮食安全,正是因为粮食安全对整个宏观经济有着基础性影响,粮食供给、粮价即使出现一些细小问题,将冲击整个宏观经济。

在11月23日开幕的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峰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做了主旨发言:农为邦本,食为政首。尽管当今人类的经济活动已高度非农化,人们粮食之外的消费需求日趋增加,但粮食的不可替代性永远不会改变,农业的基础地位也永远不会改变。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经济安全。粮食安全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进程中,如何与时俱进地树立新型国家粮食安全观,构建高效、开放、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显得十分关键。

具体来看,一要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最重要的环节。二要加强粮食流通能力建设。加快发展以散装、散卸、散存和散运为特征的"四散化"粮食现代物流体系,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三要加强粮食市场调控能力建设。创新粮食市场调控方式,用价格信号引导粮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四要加强利用国际市场的能力建设。积极主动利用国际市场国外资源是大势所趋。五要倡导科学节约用粮。提高粮食综合利用效率。加强节粮宣传教育,倡导科学饮食,减少餐饮浪费。

"第一粮仓"改革

事关粮食安全

黑龙江省现有耕地超过两亿亩,是中国粮食产出量、商品量第一大省,有"第一粮仓"的美誉,去年粮食总产达到1152.3亿斤,位居全国首位。全省人均耕地和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它地区,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占耕地的60%以上,盛产大豆、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水稻全部是国内稀有的优质粳稻,大豆全部是非转基因大豆。

2007年以来,黑龙江省不断加强水土治理和土地整理,五年间两市作物种植面积增加4407万亩;水利建设投资也连年大幅增长,2007-2009年连续三年实现翻番,摆脱了"望天收"的局面;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贡献率每年至少增长一个百分点,科技贡献率超全国平均水平九个百分点,全省三分之一的耕地建成了高产田;另外,黑龙江省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增幅位居全国第一,机械化整体水平超全国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大水利、大科技、大农机,黑龙江省已经成为全国粮食生产的领跑者。

今年4月,国务院部署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确定黑龙江省先行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此后原则同意了《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今年8月,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确定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全面启动中国首个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全国农村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趟路子".

11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黑龙江同江、抚远、哈尔滨等地考察。考察中,李克强详细了解改革进展包括整合涉农资金使用、健全重点水利工程规划实施机制等情况,与干部群众探讨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矛盾。他说,农村改革又到了新的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还得靠改革。要着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此为龙头,配套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并带动金融和保险更好地支持服务农业。

专家指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一项全新的任务,要结合实际大胆实践,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如果不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培育壮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就难以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改革要取得成功,既要梳理近年来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还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业生产规律,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中证网)

;